烏克蘭4區公投入俄 2014克里米亞危機重演

徐家仁/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頓內次克、盧甘斯克、赫爾松和札波羅熱等4個烏克蘭地區,以公民投票方式決定加入俄羅斯聯邦,就像2014年克里米亞公投一樣,對當地人是展現心理歸屬的方式,特別是針對俄羅斯裔民眾,但對於烏克蘭及支持烏克蘭的歐美國家而言,這是俄羅斯假借公投擴張其影響力、侵占烏克蘭領土的手段。

位在黑海北邊的克里米亞半島,從沙皇時代到前蘇聯成立,主權都歸於俄羅斯,但在1954年由前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強力主導下,克里米亞移交給烏克蘭。1991年前蘇聯解體,克里米亞自行獨立建國,卻在1995年被烏克蘭解散。

克里米亞自法律上由烏克蘭統治,不過從1950年代以來,俄羅斯裔人口就維持在6到7成之間,烏克蘭裔則始終只有2成多。2001年烏克蘭的人口普查顯示,俄裔比例超過6成,2014年公投當年俄方的調查,俄裔比例佔67%以上。

2014年時,有克里米亞俄裔民眾表示,「烏克蘭政府每隔3、4年就變一次,新政府上台就改變規則,俄羅斯的政策就比較穩定,對人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穩定。」

根據當年3月16日公投結果,投票率83%,其中贊成加入俄羅斯聯邦佔97%,隔天隨即獲得俄羅斯接受加入聯邦。烏克蘭政府於是揚言,所有投票支持脫離烏克蘭的克里米亞民眾都得負責。時任烏克蘭總理雅琛尤科認為,「他們必須被追究責任,為分裂國土、毀壞憲法秩序付出代價。」

當時的烏克蘭政府被認為親近歐美,並與俄羅斯疏遠,因此德國等歐盟主要國家強調,對於敵視烏克蘭體制的任何投票,歐盟概不承認。直到現在,歐美所有的出版品,仍將克里米亞列為烏克蘭領土。

相關議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