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污染是台北市去(2021)年公害陳情案件統計第一名,其中最多的就是工程噪音,台北市環保局稽查大隊接獲陳情後,除了到場測量發現超標就開罰,也會在施工申請時希望不要在夜間施工,降低對市民的困擾。另外,車輛造成的交通噪音也是一大問題,從2021年全國啟用聲音照相系統後,民眾的申訴比例降低了13%。
這是台北市松山區塔悠路,由於路面寬通行車輛少,車速相對較快,也容易帶給附近民眾噪音。台北市政府在路旁設立聲音照相取締噪音裝備,只要通行車輛被測到超過86分貝就會開罰1800元到3600元。被取締的車輛如果被發現有改裝,還要到稽查大隊檢測。
台北市環保局稽查大隊大隊長顏伶珍說道,「110年跟前一年度來比較,民眾對於車輛噪音的陳情數大概降了13%,可見這個地方對民眾來說,它是有一些相關的成效。」
由於這項措施的確有成效,台北市在原本的10個取締點之外,9月還要再增設兩個取締點。不過有固定點旁邊的住家民眾表示,車輛看到前方路段的警示牌會放慢、降低車聲,但過了之後又開始製造噪音。
民眾潘先生認為,「知道的人他會放慢,不曉得的人還是一樣那麼快,還是警察來執行比較有用。」
不只交通,台北市政府統計最常被申訴的噪音污染還是各種工程施工。
顏伶珍表示,「比較多遇到的是夜間的施工,這部分我們當然是希望施工單位可以盡量的禁止或減少,不過如果說這件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我們還是希望能夠透過一些噪音的防治設施或者是時間的控制,甚至和附近居民的溝通,來把這個影響降到最低。」
就連台北市政府各局處的各項施工,環保局也會建議盡量在白天施工,避免工程噪音帶給市民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