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印度海軍的米格29戰機,從現役航空母艦太陽號」起飛的畫面,在經過多方評鑑之後,最新的航空母艦勇氣號也將沿用這型戰機,扮演未來航空母艦戰鬥群防空等多用途的角色。
勇氣號成軍之前,印度海軍現役唯一的航空母艦太陽號,是前蘇聯建造、1987年就服役的小型航空母艦,之後在2013年移交給印度。從已公開的資料來看,勇氣號與太陽號的排水量,與搭載的戰機、直升機數量不相上下,但從造船的鋼鐵材料、戰鬥系統的整合,自有技術的比例提高到7成以上。也被視為印度自主國防工業的指標之一。

印度總理莫迪指出,「從沿岸巡邏艦、潛艦到航空母艦,印度海軍戰力從現在到未來都將快速成長。」
當然,這項指標性的自主國防工業成果,還是有外國政府與軍火商協助的痕跡。勇氣號的動力來源是4組瓦斯渦輪引擎,由美國奇異公司提供;航空母艦自有的近距離防空武器「巴拉克飛彈」,則是與以色列共同研發;而搭載的軍機,除了俄羅斯出售的米格29,直升機包括MH-60和Ka-31,分別來自美、俄兩國。
印度海軍南方艦隊司令哈姆彼霍里表示,「(勇氣號)成軍服役後的計畫,包括(出海後的軍機)飛行測試,並將此最重要的部份與航艦整合起來。所以本艦將執行戰鬥元素的整合測試,以及飛行甲板的各個項目測試,之後本艦才算有完整的戰鬥能力。」
目前全球有能力自行設計建造航空母艦的國家,除了一枝獨秀的美國與急起直追的中、俄,還有法國、日本等造船工業先進國家,也都有一定的能力。其中,積極從印太到非洲佈局的中國,是印度主要的假想敵之一。

莫迪說:「印太與印度洋的安保已經被忽略太久,但當下此區域是我們國防的重大優先,所以我國將從各方面來努力,包括提高預算來強化海軍戰力。」
印度海軍的第3艘航空母艦,排水量將比太陽號與勇氣號的4萬5000多噸,大增為6萬5000噸。搭載的軍機數量也會從現有的30多架增加為55架。同時,飛行甲板也可能首度採用彈射裝置,使得新航空母艦能搭載更大更重的噴射戰鬥機,戰機的武器也會更多樣化。
但這第3艘航空母艦,包括預算跟計劃都還有待討論。即使政府高層拍板定案,以印度海軍造艦的速度,從開工到最後具備戰鬥力,需要至少10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