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楊富民介紹,「我們現在在的地方,是以前豐裡國小的大門,這邊才是以前村子裡面最重要的街。」
日治時期,豐田有4個部落,中央山脈的底下叫山下,接近鳥居的叫森本,大平在靠近花蓮溪的地方,地勢比較平坦,而中里代表行政區域,是最中心的地方。
楊富民說:「國小包含這兩根石柱,其實是當時留下來的,移民指導所就是以前日本時代,日本移民們他們來到這邊的時候,他們要去的第一站。」
他表示,當時大家會在那邊抽籤,抽房子、抽土地,土地會分成甲乙丙3個等級,要平均去抽。每個人會有3甲地、441坪大的空間,以及一棟房子。
花蓮移居青年陶維均從今(2022)年開始承租豐田移民指導所,「如果人家問我為什麼移居花蓮,簡單來說是我可能在人生很多方面,有一些挑戰或是卡關,我發現原來移居好像是一個解決方式。」
花蓮返鄉青年鍾雨恩認為,「農村應該不只是這樣而已,你會希望農村有更多的想像。我們總是在實驗的過程當中,去找尋在農村的可能性,移居後山、實踐里山生活。」
移居花蓮的林佩儀是雲林人,本身是自由接案,沒有想過有一天會跟土地、跟農田這麼的接近。「因為這邊沒什麼人,所以在路上遇到人基本上都認識,那種熟悉的感覺,大家可以相互照應,讓我滿喜歡的。」
她說,自己不是返鄉而是移居,認為移居並非浪漫的事,而是勇於練習理想生活。「我覺得遇到最大的挑戰有兩個,第1個是我不會開車,因為在這邊很需要移動;再來是我覺得找房子也沒有那麼容易,我一開始以為我會沒辦法適應,因為其實我在台北(求學)住了8年,要(買)什麼有什麼,但是來這邊之後發現,沒有這些東西我好像也可以生活下去。」花蓮的生活步調,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讓她覺得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