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7、8月時連日高溫又久旱不雨,造成壽豐鄉水產養殖園區蜆仔和台灣鯛大量死亡,雖然已經符合天然災害補助,但不少養殖業者,因為沒有養殖認證所以領不到補助,農民希望政府從寬認定。
來到花蓮壽豐鄉的水產養殖園區,路旁的小山丘都是最近死亡的蜆仔,下水隨便一撈也沒有半顆存活,養殖業者大嘆7、8月時高溫又不下雨,加上農民分走了灌溉用水,蜆仔跟台灣鯛大量死亡。
花蓮壽豐鄉蜆農魏先生指出,「高溫真的是蜆仔牠死亡就是很快,整個面積像我這次百分之百就是完全沒有收成。」花蓮壽豐鄉長劉耀宗則說:「台灣鯛的面積大約有200多公頃,(死亡)大概差不多5成以上。」
根據縣府資料,蜆仔養殖總面積為20多公頃,受損約8公頃已超過25%,達天然災害補助標準,但台灣鯛的部分目前還沒有補助。花蓮縣政府農業處副處長張仁智表示,「呼籲我們的受害漁民檢附相關的證件,就是養殖登記證、水權登記證以及放養申報這些資料到我們當地壽豐鄉公所來做一個申報。」
但不少養殖戶因沒有申請養殖登記證無法申請補助,加上魚隻死亡的災損認定,養殖戶與縣府無法取得共識,所以還是希望趕緊開挖深井。
花蓮縣養殖發展協會理事長蔡正立指出,「他到現場看了只有寥寥幾條(死魚),他就覺得這沒有災損,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我們已經連續好幾個禮拜。」花蓮縣養殖發展協會總幹事王博瀛表示,「目前只有完成第1口示範井,然後第2後續的這幾口,就要看縣府有沒有辦法來爭取預算。」
養殖業者強調,已經10幾年沒有遇過久旱不雨,今(2022)年每池損失每公頃都破百萬,就算補助下來每公頃才12.5萬真是杯水車薪,盼縣府其他10口深井能趕緊完成,才能提供穩定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