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船3海浬內拖網作業 海巡無人機蒐證

海巡署第四巡防區指揮部4日透過雷達偵蒐發現,台中高美濕地前方海域有漁船在3海浬內違規進行拖網作業,海巡人員出動無人機蒐證確認違規事實後,最重將裁處15萬罰鍰。學者表示,拖網雖是正常作業方式之一,但漁船數量和地點管理都要控管,才能避免海洋資源匱乏。

這艘漁船正在海上作業,地點在台中高美濕地前方的海域,距離岸邊不到3海浬卻使用拖網捕撈。海巡隊人員獲報後以無人機從高空進行蒐證,確認違法事實明確。

第三岸巡隊第四一中隊中隊長李燕輝表示,「有1艘漁船疑似在3海浬內違規拖網,立即指揮無人機前往查證,並成功完成違規蒐證。」

海巡第三岸巡隊4日拍下整個違規使用拖網的過程將函送主管機關裁處,可依違反漁業法,處3萬到15萬罰鍰。學者表示,解除颱風警報後,不少漁船就趕緊出海搶著捕撈,就是利用颱風前後魚群會離岸較近的特性。但為了保護海洋資源,3海浬內應該遵守禁止使用拖網的規定。

東海大學生科系副教授溫國彰表示,「沒注意海底地形或是人工魚礁的位置,會造成環境傷害 跟一些海洋生物的消滅,根據目前漁業資源來核發拖網的數量甚至拖網時間、季節、地點,透過良好管理其實拖網本身是一個正常的漁法。」

依據漁業署的統計資料,全台海域都有拖網作業進行,而台中海域底拖漁船的進出港比例最高,澎湖次之。但依法作業範圍應該在離岸3海浬外,超過50噸的漁船則要在12海浬外,且漁船的數量和地點都要控管的前提下,才能避免過度捕撈衝擊生態。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