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考古學家最近發現一種裝甲類恐龍是生存在白堊紀早期,大約1億年前兩足行走甲龍,這種恐龍命名為「冕岩持盾龍」,是南美洲第一次發現的裝甲類恐龍,也證明白堊紀早期裝甲類恐龍的分布,比以前學界認為的還要更加廣泛。
岩石後走出一隻全身布滿裝甲、兩腳站立行走的恐龍,身長大約1.5公尺,重達4到7公斤,是一種全新裝甲類恐龍「冕岩持盾龍」,屬於小型裝甲龍;考古學家強調,冕岩持盾龍是一種原始的裝甲恐龍,代表南美洲出現以前未知的裝甲類演化支的成員。
古生物學家阿佩斯特瓜解釋,「我們之所以知道這些動物是因為1.5億多年前,侏儸紀早期生活在英國和歐洲某些地區的一些物種,但冕岩持盾龍不是,他生活在不到1億年前,來自南美洲的倖存古老血統。」
科學期刊最近刊登考古學家在阿根廷里奧內格羅省發現冕岩持盾龍的頭骨碎片;這種恐龍生存在白堊紀早期、大約1億年前,細小的前肢代表牠是以兩足行走姿態,跟許多甲龍類恐龍一樣外皮和脖子上有硬甲。
阿佩斯特瓜表示,「當然他們的後代成為舉世聞名的血統,例如劍龍和甲龍,但這個原始的食蟲類族群是南半球全新發現。」
裝甲類恐龍生活在侏儸紀早期到白堊紀末期間,學者指出,冕岩持盾龍的發現,證明白堊紀早期裝甲類恐龍的分布比以前學界認為的還要更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