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鼓勵栽種飼料玉米卻育成率不佳 農民疑因種子問題
王威雄/雲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為了提高飼料玉米自給率,農委會以每分地收成250公斤為標準補助6千元獎勵鼓勵農民栽種,但近期有雲林縣北港地區種玉米農民發現,許多農民陸續發現玉米育成率減少約2到5成,質疑是種子胚芽黑頭損壞所致,希望農政單位查明原因外,也能針對已栽種的農民能降低補助門檻或提高收購價格,保障農民收益。
來到北港溝皂地區的玉米田,這區硬質玉米在1個月前播種,但近期卻陸續有農民發現育成率減少,嚴重甚至有5成沒出芽,有農民質疑與種子有關係,希望農政單位能查明。
北港農民表示,「現在就是說種子已經種下去了,如果還沒種植的,跟農民來查看種子若有疑慮,這些種子該如何來處理,農民是要改變種子品種還是種子行要如何來做篩選。」北港農民再說,「都差不多有4、5區,就會有2、3區或是5、6區都會有一段一段沒有出芽,所以(我的)今(2022)年的出成率只有7成多。」
農民表示,農委會因國際飼料短缺,為提高國內自給率,以每分地收成250公斤為標準,要補助6千元給農民鼓勵種植飼料玉米,但現在卻碰上出成率不好,希望能政單位能來因應。北港農民說,「農改場推廣的29號種子,今年育成率特別差的情況下。是不是希望我們政府長官可以來重視我們這個問題。」
北港鎮農會供銷部主任翁靖惠表示,「他(農民)所期盼就是以後的採收量,那現在因為種子發芽率不佳勢必會影響他以後一分地250公斤繳交數量,所以才會希望說降低繳交數量。」
北港農會表示,北港地區配合政策種植飼料玉米,從去年100公頃增加至今年220公頃,但卻碰上出芽率不佳的情況,目前已呈報農委會,希望農政單位能會勘找出原因,並針對栽種農民提出對策,以保障農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