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影交錯下,法國繪本大師桑貝的作品投射在日內瓦宗教改革紀念牆上,形成現代與歷史的交會。這場繪畫光雕投影展總共展出桑貝50幅畫作,在疫情期間,為瑞士民眾帶來難得的愉悅時光。
策展人坎多爾表示,「這個展覽讓群眾開心,也重溫自由,因為可以走在舊城牆公園,象徵再生、重生和希望。疫情後,民眾就失去這些感受。」
桑貝12歲就開始畫畫,27歲和漫畫家戈西尼共同創作出《小淘氣尼古拉》,不過當時乏人問津,但現在已經是行銷45國、賣破1500萬本的暢銷繪本,讓桑貝始料未及。
桑貝說:「我從來不覺得工作是輕鬆的,對於自己能力未及的部分,我寧可微笑帶過,而不是自責內疚。」
就是這樣的樂觀、寬容,帶點幽默輕鬆的特質,透過桑貝的筆,深植在每一幅作品裡。他經常將小不點人物放在誇大尺寸的環境下,柔和的線條和人物表情,削弱原本對立壓迫的暗黑氛圍。有時展現幽默,有時透露刻薄和嘲諷,這是桑貝用包容看待世界的溫柔。
策展人萊卡潘提爾說:「這是他看待世界以及人物靈魂的方式,人的靈魂本質不會變,多數人都是用頭腦看外在事物,自己的想法或多或少都被削弱。」
欣賞桑貝的畫作,很難想像他的童年過得悲慘辛苦。桑貝出生之後就被放在寄養家庭,遭人虐待是家常便飯。在親生媽媽接回家後,家暴變本加厲,被母親和酗酒的繼父施暴,始終不知道家庭的意義何在。這些經歷影響他的畫風,在現實環境下,仍能對童年有著美好想像,成為他創作《尼古拉》的養分。
桑貝說:「我很懶惰,討厭工作,工作是不得不做。」
桑貝笑說自己不喜歡工作,但看著他作畫時的細膩與謹慎,為了完成一幅畫作可以3個禮拜不吃不睡,對作畫的投入與熱情顯而易見。桑貝受邀為「紐約客」繪圖已經46歲,他坦承初嘗成功滋味,也體會到努力不懈的工作終於獲得回報的喜悅。
萊卡潘提爾說:「看他在1960年或1970年的畫,仍和社會現狀息息相關,巴黎的交通壅塞或盧森堡公園。」
桑貝的作品紀錄社會的動態,為世代留下共同的記憶。看著他的作品,也讓人暫停腳步,重新感受童年的純真與無憂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