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新建水力發電廠啟用 估滿水位可充飽40萬電動車
徐家仁/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中歐的瑞士得天獨厚,靠著高低落差大的地形與眾多的河川與湖泊,讓幾乎無汙染的水力發電成為主流。而最新的「抽水蓄能電廠」,在長達14年的施工之後正式啟用,滿水位電量可充飽40萬台電動車。
雄偉的水壩壩體,加上四周美麗的阿爾卑斯山區風光,這裡是位於瑞士西南部的德朗斯河河谷,全歐洲最新的「抽水蓄能電廠」。根據電廠管理單位的說明,所謂的「抽水蓄能」可概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就和一般的水力發電廠完全相同,由上方的集水區放水,讓水流以每秒360立方公尺的速度,推動水力渦輪來發電。
至於第二階段,是在用電離峰時間內,以多餘的電力把下方集水區的水抽回上方,等待下次尖峰時刻待命發電。德朗斯河水力發電廠的下游集水區,是原有的埃莫松湖,現在稱為「舊埃莫松湖」。1955年,瑞士在舊埃莫松湖上游標高約300公尺的地方,興建了另一座大水壩,形成新的集水區,目前被稱為「埃莫松湖」,而發電機組就設在壩底的地下隧道內。
新集水區的容量,估計達2億2700萬立方公尺,如果全力發電,產生的能量達每小時2萬百萬瓦。德朗斯河水力發電廠廠長索提爾說:「這大約相當於40萬個車用電池的電量,也就是說,當埃莫松湖滿水位時,發電量可以同時充飽40萬輛電動車。」
得天獨厚的瑞士,因為有眾多的河川與湖泊,配合高地落差大的地形,讓水力發電成為主流,發電量佔整體超過56%。儘管德朗斯河電廠的發電量佔瑞士全國電力需求,或是所有水力發電能量的比例還很小,管理單位認為,水力發電作為最大的備轉容量來源,還是有相當的優勢。
索提爾表示,「它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彈性,這不只對瑞士,對全歐洲都很重要。它能讓整個歐洲的供電穩定、安全。」
目前全球使用中的抽水蓄能電廠,發電能量超過1000百萬瓦的就超過80座,台灣南投的明潭與大觀兩座電廠也在其中。耗資新台幣690億元的德朗斯河電廠,規模排名雖然不算靠前,但面對全球能源價格高漲以及燃料來源的不確定性,再生能源成了各國認真思考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