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擬定「數位中介服務法」 專家憂影響言論自由

因應數位時代發展,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擬定了「數位中介服務法」,希望在保障人民權益同時,建構可信賴的網路環境,並召開多場說明會。但上午的專家、民間團體說明場次,有不少與會者認為,雖然立法的立意良善,可是規範中談到要設立專責機構,以及政府相關單位能要求平台為特定言論加註警語,這可能會影響言論自由,因此要怎麼做還有待商榷。

數位科技發展快速,民眾使用網路進行買賣、社交等行為,變得更加廣泛。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擬定「數位中介服務法」,希望能建構可信賴的網路環境,但專家學者還有很多疑慮。

台灣人權促進會專員周冠汝認為,「賦予行政權力過大的權力,對言論自由與社會信任會產生巨大的衝擊,建議刪除政府機關可以直接針對不實訊息加註警語之權力。」

台灣匯流研究學會代表何吉森則質疑,「當然,它的好意是一種警示的情形,但一般的網路使用者所感受到的情形是怎樣的,這樣到底符不符合所謂的多方治理,公私協力?」

草案中提及,針對網路特定言論可要求平台加註警示的這項規範,有專家認為,這可能會影響到言論自由,需要審慎評估;至於要以25億經費來成立專責機構的意義為何也引發討論。

何吉森表示,「依照我們現在的財團法人法,主管機關、甚至於立法院都要去報告,所以未來行政立法會介入的情形非常高,真正的應是由下而上的網路治理的,這種多方治理的概念。」

公民參與媒體改革聯盟林月琴則說:「我們的專責機構的內容,也沒看到針對兒少網路分級,或是內容防護這個過濾軟體這些工作來一併執行,我們沒有看到有接受申訴的處理機制,這個部分事實上跟iWIN相去甚遠。」

還有民間團體認為,兒少族群在現行的網路使用者當中比例很高,但整部草案沒有針對妨害兒少身心的不當內容進行規範,恐怕會漠視網路對兒少造成的潛在威脅。對於各界說法,NCC則回應會再將意見統整後進行討論,後續仍有說明會及公聽會辦理。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議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