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西亞報刊數位化 見證百年多元文化

北非小國突尼西亞的國家圖書館,一批歷史工作者正在和技術人員合作,把遠從19世紀法國殖民時期以來,各種不同語言的報紙期刊,掃描成數位檔案,讓世世代代一窺數百年來在這塊土地存在過的多元文化。

位在突尼西亞首都突尼斯的國家圖書館,工作人員拿出早已泛黃的文件,這些看來不起眼的報章雜誌期刊,可說是突尼西亞從鄂圖曼帝國統治時期以來,活生生的歷史印記。

突尼西亞國家圖書館文物保存部主任哈絲娜表示:「這些檔案見證了我國重要的歷史文明,由於國家圖書館的基本任務就在於保存國家的記憶,因此這裡保存了突尼西亞出版的報紙。」

突尼西亞在19世紀中葉之前,曾被鄂圖曼帝國長期統治,也就是目前國家圖書館館藏最早報紙出現的時期。隨著法國在1881年展開殖民統治,包括法文、西班牙文和義大利文等歐洲語言,和歐洲移民的社區一起成為突尼西亞歷史的一部份。除了北非與中東普遍流行的阿拉伯文,突尼西亞甚至曾因為有大批猶太移民,而出現過希伯來文出版的期刊。

突尼西亞歷史學家阿布德薩塔指出:「突尼西亞的不同族群形成各自的社區,使突尼西亞(族群分佈)像馬賽克拼圖,是非常美麗而多樣化的馬賽克,和其他的阿拉伯穆斯林國家不一樣。」

隨著歷史的更迭與移民外流,使用不同語言的族群離開突尼西亞,只有這些紙張泛黃的出版品留在昏暗的地下室裡。技術人員認為,這對於報紙雜誌的保存相當不利。

國家圖書館技術部主任胡達表示:「這些都是非常脆弱的文件,尤其是印刷油墨的酸性讓紙張更脆弱,讓紙本出版品更容易碎裂。」

突尼西亞國家圖書館和其他國家的公私立圖書館、博物館一樣,採用數位化的方式,以大型的平板式掃描器,把整個報紙頁面掃描後,以數位檔案來保存。

直到今天,印刷的報紙仍然是突尼西亞相當重要的媒體以及民眾了解時事的消息來源。超過1個半世紀以來,這一份份的報紙,見證了突尼西亞從殖民時代到獨立建國,從21世紀的亂局到茉莉花革命,以及擺盪在民主與獨裁之間的歷史腳步。

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