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中西部的菲蘭迪亞,是靠著美國夢撐起來的地方。當地1萬3000個居民,幾乎人人都有親戚北漂到美國賺錢,寄回美元貼補生活,幫助他們翻轉貧窮,安身立命。
麵包師佛羅瑞斯說:「(在美國的9個兄弟)他們為我開闢了道路,身為商人,有了他們給我的錢,我的麵包店生意就誕生了,也就是我的家庭微型企業。」
酒店經理賀南德茲說:「多虧一位在美國生活40年的阿姨,我們家人獲益良多,我用她匯的錢蓋了這個酒店。」
雖然過去一年哥倫比亞披索重貶14%,7月通膨直逼10%,對菲蘭迪亞衝擊不算太大,因為美元走強,促使在美國的親戚加緊匯款回國,今年5月,全國僑匯金額達到8億4000萬美元,創下哥國央行史上最高紀錄,菲蘭迪亞居民戶頭裡是保值抗跌的美元,更有本錢投資改善生活,建築業工作滿檔,很多是在美國的金主一圓家鄉蓋屋夢。

建築師蒙托亞說:「這裡8成以上的建築,是透過國外匯款建造的。」
菲蘭迪亞市長弗朗柯說:「建築許可證增加了20%,美元走強對建築業有正面影響。」
當地的北漂潮起源於1970、80年代,男丁透過人蛇集團,從墨西哥偷渡美國,成為無證件移民,從事藍領勞動工作,幾10年來持續匯款撐住家鄉經濟,這種模式在拉美貧窮國家很普遍,但有風險也有代價,美國收緊邊境導致被捕遣返的人增多,有人遭逢意外客死異鄉,有人長期親子骨肉分開,家庭疏離。
弗朗柯表示,「我們稱為父母還在世的孤兒,父母離開孩子,有的還在襁褓中,因為經濟狀況,不得不去找更好的機會,當他們返鄉,孩子已經15 、6歲,甚至20歲,家庭關係會出問題。」

哥倫比亞6月選出史上首位左派總統佩特羅,他強打經濟改革,誓言推動鄉村現代化,擴大推行綠能,限制石油煤炭兩大出口商品,獲得基層與年輕選民支持.不過國際因素揮不去,投資人搶進美元避險,披索匯率積弱不振,赤字居高不下,國庫恐怕難以支應政策所需,民眾對經濟前景仍然不安。
街頭小販阿吉拉說:「只要通膨壓力是全球性的,你就無能為力,也跟總統無關,因為不是只發生在哥倫比亞,我們只能等它再降下來。」
波哥大民眾莫拉雷斯說:「這對想要獨立,靠自己生活的人更難,因為一切都變得更貴,這很讓人擔憂,我希望物價不要再漲了。」
佩特羅即將在8月7日就職,宣示跟鄰國委內瑞拉重修舊好,結束過去3年斷交僵局,日前雙方外長也破冰見面,表示將互派大使,重新開放2國間長達2200公里的邊界,謀求經濟貿易合作,並加強防堵販毒綁架等暴力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