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美國援烏武器種類多 後勤體系面臨考驗

北約組織主要會員國,先後支援烏克蘭各種重型武器,來對抗俄羅斯的優勢戰術飛彈與砲兵火力,但仍難以抵消俄軍壓倒性的數量、五花八門的武器系統,也造成烏克蘭部隊從後勤補給到維修的問題。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成員,日前訪問基輔後表示,烏克蘭如果要挺住,接下來的3到6個星期,就是關鍵。

地面有德軍的自走砲持續射擊,空中則有美軍的戰機進行轟炸演練。這裡是位於德國南部巴伐利亞的格拉芬沃爾訓練場,是美軍在歐洲指揮部最大的演訓場地,也是北約組織年度演習,代號「動態陣線2022」的所在地之一。

美軍第56砲兵指揮官馬拉尼安少將指出,「這次演習凸顯了北約的團結堅若磐石,我們從不懷疑這一點。」

在這次砲兵演習登場的武器系統,除了德國的PzH2000自走砲,還有美國的M-109自走砲,和M-270與M-142、外號「海馬斯」或「希馬斯」的多管火箭系統。它們的共同點之一,就是都由北約各會員國支援給烏克蘭,加入對俄羅斯作戰。外電報導指出,演習的目的之一,就在於測試這些交給烏克蘭的重型武器。

馬拉尼安少將表示,「我們看到俄烏衝突的雙方,砲兵扮演了關鍵的角色。所以這項多年來進行的演習更重要的,就是各國在技術上和戰術上彼此相通。」

北約各國數十年來每年都進行演習,彼此熟悉的程度遠非烏克蘭能相比。事實上,烏克蘭從前蘇聯時代到21世紀,陸海空主要武器幾乎都屬於俄羅斯的系統。歐美緊急支援的各型自走砲和多管火箭,烏克蘭全部要從頭開始訓練。

根據歐美各國媒體的整理,烏克蘭在陸地戰方面獲得的重型武器,自走砲的生產國就有德法波蘭跟美國,多管火箭則以美國製為主。除了在數量上仍舊難以匹敵俄軍壓倒性的優勢,還有更嚴重的後勤補給與維修問題。

波蘭的公共電視TVP在英文版的網頁上,斗大的標題就寫著「西方國家的武器讓烏克蘭面臨後勤的夢靨」,照片中代號「螃蟹」的自走砲,也是波蘭支援給烏克蘭的武器之一。儘管這些大砲,連同美國供應的牽引式榴彈砲M-777,口徑都是155毫米,但不同國家的產品,從砲塔內部的機件,到底盤的引擎、履帶等等,規格都不相同。

外電引述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報告指出,烏克蘭軍方各部隊依照不同種類的砲車,每個砲兵連必須有各自的零組件供應管道。相關的維修人員,也必須分別訓練。另外,抽調有經驗的士官兵到後方訓練,將會弱化與俄軍對峙的防禦能力。

當然,北約組織乃至於歐盟,本身也面臨相當大的問題。《彭博社》則從資金的觀點指出,烏克蘭現階段每個月的財政缺口,就高達50億美元,戰後重建所需更多達7500億。歐盟儘管曾經承諾,將會緊急貸款90億歐元,不過面臨能源與物價高漲,自己都快過不下去的歐盟各國,目前只勉強湊到10億歐元。

歐美在資金方面無法滿足烏克蘭的需求,調動支援烏克蘭的重型武器儘管較為先進,但前線的後勤支援與整個軍工體系,無法應付俄軍的動員能力。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分析報導結論認為,以俄羅斯的觀點來看,短時間內迅速取得決定性勝利,已經沒有必要。因此接下來的策略將轉變為消耗戰,在戰場上慢慢消耗烏克蘭原本在數量上、就相對弱勢的重型武器。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