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生技大展登場 聚焦新冠疫後發展

生技產業的年度大事「亞洲生技大展」在今(28)日登場。有鑑於近幾年新冠疫情肆虐,也讓生技產業在相關領域的研發,變得更加蓬勃發展。比方工研院就開發出不需要X光就能檢查肺部的動態影像技術,還有學校團隊利用細胞平台進行藥物篩選等實驗。

在胸口圍上這條,利用傳導紡織布料所打造的束帶,不用經過CT斷層攝影或X光,就能輕鬆檢查肺部的動態影像。

工研院生醫所醫學影像技術部研究員胡長霖說:「只要用很小的一個電流,而且它沒有輻射,Covid-19現在流行之後,肺部的損傷,動態的一個變化的話,它的功能是不是能夠正常發揮它的功能的話,其實我們可以借助我們這個電阻抗成像系統。」

新冠肺炎疫情近幾年在全球持續延燒,因此和胸腔、呼吸道等相關疾病、症狀的應用也逐漸增加。陽明交大團隊推出一種細胞平台,來進行新冠病毒的預防和藥物篩選等多項試驗。

陽明交通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副教授林東毅表示,「其實就是一個細胞的實驗而已,初步的篩選說,候選藥物或是候選食品等等之類的,它是不是可以有預防的功效,或是有降低發炎反應,或是甚至是纖維化的作用。」

以膠原蛋白為基底的材料,和細胞融合再放入機台,傳統實驗室需要幾個星期才能培養出來的細胞組織,現在只要30分鐘就能做好。對於肌腱、心肌組織等損傷修復帶來一大進展。

工研院生醫所生醫材料技術部成員徐新怡說:「溫感生醫材料,還有我們這台,它們結合在一起以後,我可以在手術房裡面直接做操作,把細胞跟材料結合在一起,那這個層片,我就可以直接應用在,像心肌修復、韌帶修復,還有皮膚損傷的修復做使用。」

2022年亞洲生技大展,匯集15國、超過50家上市櫃和500多家大廠,聚焦「疫後」發展,要將生醫產業從研發,到完整供應鏈進行整合串聯,期待能帶領台灣的生技產業,在國際間能有更好的發展和發揮。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