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產業受疫情影響平均月薪少3000 業界籲政府修正法規
朱鳳治 鍾建剛/綜合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疫情影響到的不只有觀光旅宿業和服務業,其實藝文產業也備受衝擊,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發布一份工作費用改革報告,指出現階段藝文工作者所面臨到的困境就是低薪,呼籲文化部應跨部會合作,修正法規,給予更合理的勞動條件。
暑假加上國旅補助,觀光和服務業漸漸復甦,但是藝文產業仍然不見明顯起色,根據主計總處資料,疫情前後藝文工作者每年平均月總薪資減少2895元,不但倒退回2017年水平,還有不少人甚至連飯碗也不保。
藝術家郭奕臣表示,「像我自己親身的例子,我大概遇到了3、4次,不是取消就是延期,那一延可能就是1、2年,那有些藝術家甚至一整年都沒有收入。」
現階段藝文工作者面臨到的困境,包括薪資降低,人員流失嚴重,遭遇不公平對待時求助無門,以及藝文場館沒有任何企業工會的存在,許多文字工作者,更在一字一塊錢的低薪中掙扎。
台灣視覺藝術協會副理事長吳垠慧指出,「那這份稿子它3000字以上,給兩週的時間,1.42元乘以3000字,得到的數字,並不是我實際上得到的金額,因為還要再扣掉30元的匯費,是由我來吸收。」
中華民國藝評人協會理事長張晴文表示,「這樣現行的一個稿費標準是過低的,這幾乎是跟20年前差不多的一個價格。」
藝文團體指出,《著作權法》中規定的使用報酬率計算基準,以及公家機關學校稿費支給基準都已經多年沒有調漲,呼籲文化部應考量近年物價飛漲的速度,跨部會合作,由政府帶領,給台灣的藝文工作者更合理的勞動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