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掀淘金熱 土法鍊金造成嚴重汙染與後遺症

徐婉寧/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非洲國家蘇丹過去幾年掀起淘金熱,許多人想靠土法鍊金快速致富,但卻帶來嚴重的汙染和後遺症。採礦區附近有兒童突然不能走路,還有嬰兒生下來出現殘缺,居民認為禍首就是淘金留下的有毒化學物質。

小小年紀只能躺在床上動也不動,住在蘇丹北部尼羅州的阿瓦德阿里說,他的女兒2歲後就不能移動了。

阿瓦德阿里說:「她2歲時,我們發現她無法坐下,一開始我會把她抱起來,然後我把她放在床上時,她就會坐下,一段時間後,她變得更重,就再也站不起來了,雖然她的健康狀況看起來很好,身體卻功能失調。」

阿瓦德阿里的孩子不是唯一一個出狀況的,他居住的村莊有22名嬰兒一出生就失明或腦部受損。居民認為,這跟當地的淘金業有關。

蘇丹因為經濟狀況不佳,近年掀起淘金熱,全國約有200萬人從事手工淘金,藉此快速致富。土法鍊金的產量達到全國8成,但產生的化學汙染,例如廢棄的汞,卻會對當地生態和居民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科學已證實,汞會損害神經、消化和免疫系統,甚至致命;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汞會威脅到胎兒跟幼兒發育。但即使當地2019年就立法禁止金礦業使用汞和氰化物,因執法鬆散又缺乏管理,亂象依舊持續。

蘇丹環境保護協會會長穆罕默德阿里表示,「目前這些地方(尼羅州)的居民面臨一個巨大問題,那就是住宅區和農業區存在大量、數千噸的廢物或礦渣。」

當地專家則指出,光尼羅州就有約有45萬噸含汞的採礦廢物,現在不解決,問題會遺留好幾年以上。但因為利潤太誘人,加上礦商跟政府關係密切,監管單位遲遲沒有作為,居民只能無奈忍受淘金帶來的惡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