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親赴安倍葬禮 學者:推進台日關係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今(12)日舉行葬禮,副總統賴清德獲邀以「至親摯友」身分參加,預計今晚返台。不過1985年時任副總統的李登輝就曾訪日,卸任後2001年也曾以醫療名義再度造訪,學者分析,相較37年李登輝訪日進行非正式訪問,現今台灣的國際空間因中國崛起限縮不少,賴清德此次赴日弔唁,讓台灣得到更多的國際重視,並推進台日關係實質發展。

副總統賴清德12日則獲邀以「至親摯友」身分,參加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喪禮家祭。而台日官員交流層級,更常被用來觀察台日關係進展的指標之一,過去李登輝就曾在1985年以時任副總統的身分,在駐日代表林金莖陪同下,自烏拉圭返國途中訪日進行非正式訪問。

2001年時,李登輝要赴日進行心臟手術,以醫療之名赴日,一度遭中國阻撓,當時獨排眾議核發簽證的,就是時任首相的森喜朗。如今賴清德得到岸田政府核發簽證赴日,學者分析,一方面凸顯對台重視,二方面是日本強化外交自主的展現。

政大國際事務學院教授李世暉指出,「第一其實是對日本國內的政治來說,宣示岸田文雄會承繼安倍的政治路線,所以安倍所重視的台灣,他會持續加以重視。第二個重大訊息其實是,對外宣示日本開始要去強化他的外交自主路線。」

學者分析,對比37年前李登輝訪日,面對如今中國崛起,台灣國際空間相對限縮,這次賴清德以副總統身分赴日弔唁安倍晉三,官方刻意保持低調,也幾乎沒有準官方拜會行程,學者認為台日都遊走在灰色地帶,若這次突破只是個案,台日交流得更強化,才具有實質意義。

輔大日文系特聘教授何思慎認為,「如果副總統可以去的話,行政院長可不可以去,行政院副院長可不可以去,外交部長可不可以去,如果是這樣的話,當然就是突破,如果這只不過是一個個案,是因為安倍的喪禮,在未來的台日的交流上面,我們該努力的地方還是有很多。」

過去除了李登輝曾訪日,前副總統呂秀蓮也在卸任後,受邀訪日演講,總統蔡英文則曾在2011年、2015年以總統參選人身分,赴日拜會安倍胞弟岸信夫、密會安倍晉三,賴清德過去曾在爭取黨內總統初選提名時,訪日並則曾與岸信夫餐敘。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議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