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近1100萬,人數破紀錄的中國大專畢業生大軍正在進入就業市場,其中上海就有22萬7000人,比去年多了2萬,是5年最大增幅,但是剛剛歷經嚴格的2個多月防疫封城,百業蕭條,招聘規模凍結或緊縮,找工作壓力特別大。
華東師範大學應屆畢業生吳同學說:「壓力肯定是有的,我申請了20個工作,我知道有些同學也還沒找到工作。」
華東師範大學職業發展中心主任劉繼良表示,「所有線下指導活動、線下招聘活動都停掉了,所以這個對我們同學衝擊是很大的,因為這個時間段是我們同學春季招聘最高峰。」
在疫情導致經濟成長放緩、封控前景不明的陰影下,今年社會新鮮人的就業之路,剛起步就遭遇強勁逆風,6月份青年失業率高達18.4%,是全國整體數字的3倍。
過去民間的科技與網路產業,一直是大專新鮮人重要的招聘者,但去年當局加強監管,限制未成年者電玩時間,暫停新電玩遊戲審批,導致大量遊戲企業與工作室倒閉,今年第一季電玩龍頭騰訊也開始大規模裁員,影響數百萬人,甚至周邊產業上千萬人的生計,也重創海內外遊戲市場強大的營收。
2月以來,網路科技業出現史上最猛的裁員潮,從阿里巴巴、京東,到美團、愛奇藝等等,前10大科技企業平均裁員1成,嚴重的經濟壓力迫使當局4月提早恢復電玩遊戲審批,不過5月再次暫停。其他受到加強監管的補教,房地產等產業也有數以萬計的人下崗,失去吸納大量應屆生的功能,加深就業市場寒冬。

經過改革開放後數10年的高速經濟成長,如今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面臨幾10年來最嚴峻的就業環境,又正逢習近平將在今年10月中共20大邁向3連任的時機,局面尷尬。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麥可佩提斯分析,中國政府與民眾之間的社會默契是,你們不問政治,我們就保證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但現在這個保證失色,未來變化難料。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我很高興看到年輕人撐起大樑,我覺得你們應該有這樣的一個事業感、成就感、責任感,好好幹。」
應屆大專畢業生保就業成為當局最優先的問題,因為這個族群被視為最容易鬧事,不能讓他們成為不穩定的變數。國營企業發揮蓄洪池的功能,中國國務院已經下令國企、央企擴大招聘應屆畢業生,開出5成配額門檻。
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沈開艷表示,「給國有企業下達了50%的硬性指標,以前是從未有過的。」
其他協槓保就業措施還包括,企業每雇用1名應屆畢業生可獲得7800元人民幣減稅,並獲得2000人民幣補貼。部分地方政府還對畢業生創業提供低利貸款,不過為了避免長期失業不利求職,被家人親友看不起,今年報考公務員求穩定,以及報考研究所延遲出社會的畢業生都大增,考研人數逼近應屆生2成,創歷史新高。
不是延後面對現實就是設法逃離不友善的社會環境,上海3月底嚴苛防疫封控2個多月,食物短缺、民生教育各種亂象,走到哪裡都是掃健康碼、驗核酸,讓人感覺窒息想逃,甚至移民海外,出逃熱潮呼應疫情這2年當紅的網路用語「潤」,也就是英文「Run」的諧音。

繼努力拚到累死自己的「內捲」,以及放棄努力的「躺平」之後,「潤學」成為一個新選擇。但現實是絕大多數的人既無力內捲,也沒有足夠身家財產能躺平,更沒有門路管道可以潤,眼前3條死胡同,面對高壓生活依舊是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