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啟動「肺癌早期偵測計畫」高風險族群2年1次免費篩檢

肺癌高居台灣癌症死因第1位,109年共9629人死於肺癌,占了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五分之一,衛福部國建署宣布7月起啟動「肺癌早期偵測計畫」,提供肺癌高風險族群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

肺癌早期幾乎無症狀,許多人直到症狀明顯,才確診罹患肺癌,衛福部宣布啟動針對高風險族群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補助計畫,自7月1日起,若是有肺癌家族史的50到74歲男性,或是45至74歲女性,或是有重度吸菸史的50到74歲民眾,和戒菸15年之內之重度吸菸者。都可以享有2年1次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

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表示,「早期發現絕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因為如果是第1期發現的話,他的5年存活率可以到9成3以上,但是如果到了第4期的話,事實上只剩下1成2。」

國建署強調,肺癌篩檢不能預防肺癌發生,而雖然吸菸是肺癌主要的危險因子,但分析我國肺癌確診病例,約有5成的肺癌患者未抽菸,還有約9成女性肺癌患者從未抽菸。專家分析,可能跟基因與環境暴露有關,因此在這一次補助計畫中,建議對於高危險族群的女性年齡設定,較男性少5歲。

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泮池說,「肺癌在女性雖然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一位,他是沒有辦法用抽菸來解釋,那現在已經知道大概是她本身基因的一些問題,她比較容易受環境的致癌源傷害,然後有一些環境的致癌源可能有關。」

國建署表示,過去肺癌個案的死亡率高,存活率低,主要與診斷的期別有關,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可協助早期診斷,降低死亡率。儘管這項檢查發現結節的比例很高,但多數為良性結節,民眾可以配合醫師定追蹤,若確定為肺癌,更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