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性別議題是運動場上避而不談的話題⋯⋯」國際游泳總會(FINA)20日開始採取新的選手性別規範,規定選手需證明未經歷過「譚納階段」(Tanner stages)第二階段男性青春期,或在12歲前就進行轉換性別手術,才能參與女性的國際游泳競賽項目。同時,在FINA提出長達24頁的政策決議中,也提及將成立「公開的競賽組別」,讓所有人都有機會參與,新的工作小組將會在未來的半年針對公開組別研擬出適切的執行方案。
跟進FINA的決議,國際橄欖球聯盟(IRL)也在21日提出了類似的規範,限制跨性別女性選手參賽,推翻過往以睪固酮含量認定運動員是否能參賽的規定。國際自行車聯盟(Union Cycliste Internationale,UCI)則是在FINA的新政策頒布前幾日,就決議提高跨女運動員的睪固酮濃度標準,由每公升5納莫耳(nmol)降低至2.5納莫耳(nmol)。另外,UCI也將運動員維持濃度標準的時間拉長至24個月。
對於這項爭議性的決議,FINA主席的發言人皮爾斯(James Pearce)指出,他們更改競賽規則並非要鼓勵選手在12歲以前就進行跨性別手術,「這是有科學根據的,如果人們在青春期之後才進行轉換手術,那在生理方面會佔據優勢,使比賽變得相對不公平。」
湯瑪斯優異表現引質疑
近年,跨女運動員的出現,在各個運動項目引起了數次爭議,其中近期討論度最高的,就是曾在2021年大學邀請賽打破大會紀錄,接著在今年3月的全美大學體育協會(NCAA)一級游泳賽事的女子500碼自由式中,又以驚人成績奪得全國金牌的22歲跨性別女性運動員湯瑪斯(Lia Thomas)。
生理性別原為男性的湯瑪斯,在高中畢業前開始質疑自己的性別。在進入賓州大學後,湯瑪斯逐漸意識到自己是跨性別者,因此於2019年,也就是大學2年級時開始接受荷爾蒙替代療法,並於大學4年級時加入學校的女性游泳隊、開始參與女性的游泳賽事。
寫下傲人紀錄後,外界對於湯瑪斯質疑的聲量也隨之增加,並認為跨女運動員會威脅到女性運動員的競爭生態。不過,先前湯瑪斯在接受《ESPN》專訪時回應,跨女運動員僅佔整體運動員的極少數,且她所參與的NCAA賽事對跨女選手的規範已經存在許久,「我們沒有看到大量跨性別女性宰制。」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FINA這項決定的科學依據,是曼徹斯特大學生物學家希爾頓(Emma Hilton)與倫伯格(Tommy Lungberg)對於跨性別女性睪固酮及運動表現的研究,結果顯示,跨性別女性運動員身上的睪固酮濃度在接受手術後12個月,只會有小幅度、約5%的變化。
另一由跨性別橄欖球員、羅浮堡大學研究員哈普(Joanna Harper)所進行的研究也指出,跨女者在接受賀爾蒙治療的前3年,身上所存有的力量還是會與轉換手術前相近。
不過,上述學術研究的證據,並非為所有運動項目所接受,有些組織更稱這樣的決議不夠科學。例如女性運動聯盟(The Consortium on Female Sport)就提出很大的不滿,他們認為,FINA的新規則毫無用處、科學上的根據也不夠充分,且多數進行相關決策的都是男性,他們應該跟女性運動員充分討論決策走向。
奧運4金得主坎貝爾:這項決議讓人掙扎不已
在FINA發布新規定後,不少運動員也公開表態。像是受各界矚目的奧運4金得主、30歲的澳洲泳將坎貝爾(Cate Campbell)就支持限制12歲以後接受轉換手術的跨女運動員參賽,雖然她也認同「這項規定讓已經是少數的跨性別者,顯得更為弱勢。」
在FINA大會上,坎貝爾說希望游泳項目能接納跨性別者及多元性別族群,不過,女性過往用盡全力才有機會被看見、在運動領域中的平權也得來不易,若將性別的分野以及限制移除,對於世界各地的女性運動員都有不利影響。
「我們看見你們、認同你們的價值也接納你們,」坎貝爾對跨性別運動員呼籲,「但我今天站在這裡,是要要求FINA慎思與更深入地研究,要如何維護女子運動項目中的『公平』(fairness)。」
不過,坎貝爾的言論也引起了跨性別倡議團體的反彈,澳洲知名泳將葛華斯(Maddie Groves)更直指這個決議「充滿偏見又沒有科學根據」,且質疑坎貝爾是否真的同意排擠一群已經飽受惡意對待的人。
公平、安全還是性別包容?
當國際體育圈掀起對於跨性別運動員的激烈爭論,另一長期分歧的爭議也再次引發各界討論——跨性別女性運動員是否真正「宰制」運動項目?
美國國家女子足球隊隊長拉皮諾(Megan Rapinoe)就嚴正反駁FINA所謂「有科學依據」的論點,並指出「證明給我看,跨性別女選手是不是拿走大家的獎牌?是不是稱霸了所有運動項目?奪得所有勝利的頭銜?」「很抱歉,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就是得從『包容』著手。我想大家也知道,運動並非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對吧?」
不過,《衛報》(The Guardian)一篇評論指出,即便在國際賽事上,跨性別女性並未宰制各運動項目,然而在一些地方賽事中,的確會有跨女運動員成績勝過女性運動員的現象。
而對於跨性別女性選手的規範,至今依舊是運動領域的棘手議題,因為多數運動決策組織無法在公平、安全以及包容三者間做出適切的選擇。此外,對於多數運動員而言,要在公共場合談論此事非常敏感,因此面對跨性別議題最好「保持緘默」。
在各界意見分歧的情況下,除了限制跨性別女性參與女性運動賽事外,究竟還有什麼可能?有評論指出,讓運動員以「自我認同」決定要參與哪個性別項目的賽事也許會是一種解方,但這也被視為是最具爭議也最危險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