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油公司大林煉油廠外海的浮筒因破裂,污染周邊海域。事件發生滿週年,下午中油出席相關研討會,強調作業流程、器材維護等都做了改善,希望類似事件不再發生。
工作人員趕緊以吸油棉,移除在海面與礁石的油污,去年6月22日,中油大林煉油廠外海的浮筒,因內串蛇管破裂,洩漏50公秉原油,污染周邊海域、擴及小琉球。事發一週年,中油強調已進行改善,除了在卸油期間,加強向海保署通報,另外也提升器材維護。
中油公司企研處長湯守立說:「準備了完整充分的備品,並且每年要定期,將浮蛇管拖到岸上做試壓,同時做一個品質的檢測。」
此次意外中油花4600萬元除污,賠償琉球與恆春漁民9750萬元。身為國營企業,中油編列污染整治費用,投保陸上、海上污染責任保險,有經費整治污染與善後。不過台灣多中小企業,很常出現製造污染,卻沒錢賠償或整治的窘境,因此環保署推動獎勵業者投保責任保險,但8千多家業者只有一家投保。
環保署副署長蔡鴻德認為,「大家風險觀念認知還不是很夠,他覺得是說,這個他可以承受,為什麼要白白花錢花出去。但是等到他碰到的時候,他就說,早知道那時候投保。」
環保署表示經濟規模不夠大,保費費率偏高讓業者卻步,持續以政策來引導。立委鍾佳濱認同推動環境保險,呼籲環保署盡快推出「環境污染責任法」草案,設置自然資源損害的強制險與回復基金,來強化污染整治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