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新冠丘疹、蕁麻疹患者增3成 醫師:新冠病毒或侵犯其他器官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國內新冠肺炎已超過300萬人感染,有皮膚科醫師近期觀察到,染疫後出現過敏性丘疹、蕁麻疹的患者約增加3成。染疫後是否出現長新冠後遺症,引發各界關注。有醫師發現,無論成人及孩童,長新冠症狀多以咳嗽為主,從國外研究也看到,曾住院治療的染疫兒童,幾乎4分之1都有後遺症。
從照片上可以看見,病患的大腿及小腿處有明顯大面積的蕁麻疹,還有人是在手臂上長出不少紅色的丘疹。有醫師近期就觀察到染疫後出現丘疹、蕁麻疹的患者約增加3成。
皮膚科醫師趙昭明指出,「我們發現的民眾大概差不多在15歲以上到60歲之間,是我們常見的這些病患的族群。一般來講,民眾來就診大概是得了症狀的發生大概都可能差不多(確診康復)5天到一個禮拜之後,我們甚至有人兩個禮拜後才出現。」
為什麼在染疫後皮膚會有狀況?醫師表示,新冠病毒除了侵犯上呼吸道以外,也可能侵犯到其他器官,且染疫後患者可能出現皮膚角質層受損、PH值改變,病毒可能會刺激皮膚表面發炎因子,導致更加敏感化。
染疫後是否出現長新冠後遺症,引發各界關注。衛福部在今年2月開設新冠康復者整合門診後,至今收案破千人。醫師觀察,無論成人及孩童,長新冠症狀多以咳嗽為主,一項莫斯科研究也發現,曾住院治療的染疫兒童,幾乎4分之1都有後遺症。
台北市聯醫整合醫療科醫師姜冠宇表示,「小孩和青少年,還有年輕人,其實都佔了差不多二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日常功能上都受到很大的影響,就變得有點金魚腦,記憶力專注力整個都喪失。雖然認知功能還可以,只是說他們在學習新的事物上,都會有所障礙。」
醫師表示,雖然世界衛生組織將「長新冠後遺症」定義為感染後3個月內出現,且持續2個月以上的新冠長期症狀,像是疲倦、易喘、認知障礙、睡眠影響等。不過各國對於兒童後遺症認定的時間基準、定義各有不同,因此可能還要拖個1年左右,才能有更精確的長新冠治療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