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傳授中國文化為名:揭發「非洲孩童祝福影片」的跨國剝削鏈

《BBC》報導,近年在社群平台上爆紅的非洲孩童舉牌祝福影片,其背後的始作俑者是一位自稱「叔叔」的中國男子,然而,該男子利用非洲孩童拍攝大量影片賺取大量金錢外,更在拍攝過程中對孩童施暴、迫使孩童抱病工作。同時,他最初主打「傳揚中國文化、教授中文」等理念,但數年過去,當地孩童始終沒有接收到任何教育,也沒有因拍攝影片而獲取任何資金援助。

「我是黑鬼!智商低!」一群穿著紅色短袖短褲的非洲孩童以及幾名成人,在鏡頭前拿著一個小小的黑板,用中文寫著「我是黑鬼、智商低」7個字,他們大聲向鏡頭喊話,語氣沒有絲毫不悅,反而夾帶著興奮及快樂。

這支影片2020年於中國社群平台微博上傳後,馬上引起廣大迴響,而影片的來源,是一個名為「黑人笑話社」的帳號。不少中國網友在影片底下留言「哈哈哈哈太好笑了」,但也有部分網友認為這樣的影片十分不妥,應該撤除。

不過,這並不是唯一一支詭異「非洲小孩舉牌喊話」影片。根據《BBC》「非洲之眼」節目13日發布的報導〈出售種族歧視〉(racism for sale)指出,在中國的各大社群平台如微信、微博都有許多類似的影片傳散,且在中國的電商平台淘寶上有數不清類似的「客製化」影片服務,並標榜「實地拍攝」,價格大概落在60至300人民幣(約新台幣265元至1300元)之間。

由於選擇眾多,下訂影片的顧客可以選擇自己偏好非洲壯漢、青少年、青少女或是幼童,然後顧客再告訴賣家自己是為了朋友生日、新婚或是為了幫同學期末考加油而「訂製」這段影片,遠在地球另一端的非洲民眾就會用中文喊出「期末加油!」或拿著相片、一邊跳舞一邊說「新婚愉快」。

「非洲小孩舉牌喊話」系列影片在中國迅速受到廣大的歡迎,甚至在知名藝人薛之謙的演唱會中,都能看到這類型的影片被投影在大螢幕上。究竟誰是這系列影片背後的產製者?這個產業鏈又是從何展開?

(圖/取自微博)

從馬拉威開始的「中文教育」

曾在中國留學的《BBC》非裔記者席琳納(Runako Celina),2020年首度看到一系列非洲黑人的祝福影片後,就感到十分困惑,對於其中不少影片展現出對非洲黑人的嚴重歧視與調侃,她更是震驚與氣憤不已。於是,席琳納決定著手調查「我是黑鬼」影片的幕後黑手。

然而,席琳納指出,一開始最為困難的是找出系列影片的拍攝地點,因為這些孩童背後的場景皆為乾枯的樹林、橘紅色的沙土,附近的建築物也偏低矮簡陋,「這樣的場景,在非洲很多地區都能看到。」

於是,席琳納和數位調查記者雷華(Aliaume Leroy)不停地交叉比對數千部祝福影片,最後,他們在一部影片中有了重大突破,因影片拍攝到一間小店家的招牌,藉由招牌,席琳納終於精準定位到所有系列影片拍攝的地點——非洲東南部馬拉威共和國(Republic of Malawi)的里朗威(Lilongwe)。

在席琳納實際走訪當地後,她與馬拉威記者姆漢格(Henry Mhango)聯手展開調查,並開始從當地居民口中聽到一些拍攝的消息與證據。里朗威居民表示,拍攝這些影片的人物,是一位名叫做「Susu」的華人男性,而叔叔似乎就是中文「叔叔」的發音。他宣稱自己想要將中國文化帶到當地,並教導非洲孩童使用中文與相關知識,然而,若孩童選擇叔叔的「課程」,就等於他們變相放棄了當地的學校教育。

不過,不少里朗威的村民對叔叔了解不深,他們只知道叔叔會叫要被拍攝的民眾拿著一塊黑板,並在上面寫下幾句中文。大多村民以為,叔叔可能是想透過拍攝影片做公益,將這些影音回傳到中國的某些機構與組織,幫助自己的村莊獲取更多生活物資與援助,但這些也僅止於臆測,因里朗威的孩童從未因拍攝影片而獲得任何資金或教育援助。

事實上,問及這些被拍攝的青年與孩童是否知道自己朝著鏡頭唸什麼,多數民眾告訴席琳納,「他們可以嘗試發音,但他們不知道黑板上寫了什麼字、是什麼意思。」

一名里朗威較為年長的男性居民對叔叔所說的「教導當地孩童」感到質疑,因他們受教育的機會遭剝奪,而孩童學到的似乎只有幾句中文,也不可能因此成為「未來的領導者」,似乎只會持續處於缺乏教育的狀態。

至於為什麼孩童們會接受叔叔的「中文教育」,是因為叔叔總是會帶著一些筆記本、原子筆和些許的點心收買青少年還有幼童的心,此外,他也說自己是隨慈善團體而來,會協助當地孩童學到更多知識,也幫他們爭取資源。

「黑人祝福影片」近年在中國大陸網路上相當流行。(圖/翻攝自微博)
(圖/取自微博)

剝削孩童、靠影片牟取暴利

根據席琳納與姆漢格調查,這位自稱叔叔的男性,在中國社群平台抖音上使用了至少2個帳號如「頑皮哥在非洲」、「非洲小騷克」等發布上百部非洲孩童舉牌喊話的影片,且總累積觀看次數達上百萬。

不過,在與居民口中的「叔叔」正面交鋒前,席琳納仍想搜集更多證據。於是,她與當地一名中國籍的調查記者合作,該名記者不願具名,且在調查中皆以臥底的身分和叔叔見面,並在會面的過程中錄影存證。

在經過中國籍記者與叔叔的幾次談話後,他們交叉比對叔叔的真實身分,發現是一名叫做「盧克」(Lu Ke)的中國籍男性。盧克於2017年前往馬拉威擔任外籍移工,並從此待在馬拉威。在旋風式展開他的非洲人舉牌影片事業後,盧克驕傲地向記者表示,他甚至曾單日拍攝高達380支影片,這些影片皆由他一人指揮村莊裡的50名孩童所製。他並指出,自己能從一支影片獲利200人民幣(約新台幣885元),換算下來,一個月就能賺取超過7萬6000人民幣(約新台幣30萬元)。

然而,這樣高產的影片數量,不禁讓人懷疑如何達成、拍攝過程又為何?席琳納於是找到了其中一名非常受買家歡迎的幼童,並訪問他平時拍攝的狀況。該名幼童表示,在過去2、3年來,每當有人唸錯中文或是跳舞動作有誤,叔叔就會施以肢體暴力,輕微的像是大力捏臉、言語辱罵,嚴重的則會鞭打這些孩童。

在一旁一同受訪的幼童母親痛心指出,每當她看著自己的小孩在外大喊、賣力跳舞,脖子上總看得見傷痕浮出,「他年紀那麼小,我看了真的很難過」「但每次我把他帶回家,叔叔都會再走進我的房子然後把我的小孩帶走。」

這些殘忍的虐童行徑,與叔叔在社群上發布的慷慨、英雄式發送食物和文具的形象南轅北轍。此外,從臥底記者的秘密錄影帶可見,叔叔對於非洲人存有強烈不信任及鄙視的想法,「非洲人就是會偷會搶,想在這裡做生意你就要鐵面無私、要冷血,大概有85%的非洲人都是這樣,只有非常少數,大概5%、15%的非洲人有點良知。」且主打要推廣中文教育的他,甚至指控,「越會講中文的非洲人,坑你坑得越厲害!千萬千萬不要可憐他們。」

而當臥底記者問他,「我是黑鬼」的影片究竟是不是他本人所拍攝,叔叔一開始興奮地回應,「是!這是我拍的!」但經過了不到10秒的時間,突然又改口說,那並非他所攝,那是「他已經回福建的朋友」所拍,與他無關,且不斷提醒記者要將影片刪掉,因為那部影片引起很大的爭議。

(圖/取自BBC)

持續熱烈販售的「非洲小孩祝福影片」

即便影片挾帶強烈的種族歧視,甚至強化非洲人貧窮、欠缺教育的形象,叔叔發起的這些喊話影片,至今仍持續在世界各地由不同的賣家熱烈「販售」。

雖然微博、淘寶等平台上目前突然搜尋不到「非洲祝福」、「非洲小孩祝福」等影片,但賣家們仍無所不用其極地建立銷售管道,像是在YouTube上傳影片,並標示自己的微信帳號以便聯絡,或是在推特上傳大量影片,並寫出消費者對於非洲人動作、衣著等不同需求所需支付的價格。

在許多台灣民眾使用的電商平台蝦皮上,也可看到各式各樣的喊話影片,產品名稱例如:「【千里之外的生日祝福禮物影片】非洲辣妹 非洲 小孩 大媽 黑人 猛男 祝福 生日祝福 生日快樂 整蠱的禮物 搞笑的祝福」、「【特價】全台最便宜 黑人祝福 非洲祝福 猛男 肌肉男 大媽 小孩 美女 生日祝福 生日快樂 節日禮物 開業祝賀 整蠱好友」等,販售價格數百元至數千元都有。

此外,平台上不僅有非洲人的喊話影片可選擇,還有「泰國美女」、「烏克蘭美女」等客製化影片服務,但其中最大宗的依舊是非洲壯漢、非洲幼童的喊話影片。

當多數人看到這些影片僅覺得好笑、荒謬之時,每一次的轉傳與分享,事實上都在「支持」像叔叔這樣極力剝削非洲幼童的人,從已經缺乏資源的群體中,謀取更多利益。

而在經歷舟車勞頓與各式各樣的交叉比對、臥底調查後,席琳納與姆漢格決定和叔叔正面交鋒,不過,對於席琳納提出的所有質疑,叔叔一概否認,且堅持他並沒有藉拍攝影片賺到大筆金錢,獲得利益的是那些和他合作的代理人。此外,叔叔也指出,他並沒有剝奪孩童上學的權利,因為孩童都只有上半天課,他們是在下課後過來拍攝的。不過,在對峙的過程中,叔叔又不小心說出「黑鬼」2字,讓席琳納無話可說。

在這一連串的調查經過於網路上公開後,引起了世界各地的輿論,中國駐馬拉威大使館13日也推文回應,「我們強烈譴責任何形式的種族主義,不論發生在何地,或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對於《BBC》所拍攝的〈出售種族歧視〉,我們感到深切的憂慮。中國政府對於一切型式的種族歧視都是零容忍的。」「中國政府會與馬拉威當地合作,並適切地處理這件事情。」

(圖/取自微博)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