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俄羅斯雙面刃 歐美高通膨、俄油氣大賺

徐家仁/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針對俄羅斯出兵攻打烏克蘭,美國和歐盟分別祭出制裁行動。其中對全球經濟影響深遠的,除了穀物等大宗物資供應短缺引發糧食危機,最受關注的是抵制俄羅斯外銷大宗的石油與天然氣。歐美希望透過制裁,讓俄羅斯因為收入減少而無法支撐對烏克蘭動武,但這招到目前為止顯然無效。隨著歐美的通膨等痛苦指數大增,還讓俄羅斯賺得更多。

歐美各國針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早在8年前的烏克蘭危機就開始。隨著俄方在頓巴斯與克里米亞駐軍常態化,制裁的規模和加入制裁的國家越來越多。

到了2022年2月,俄羅斯大舉出兵從北東南3面攻打烏克蘭。歐美的制裁行動也迅速加大力道。制裁的層面涵蓋了金融、貿易與能源出口。歐美的如意算盤是,俄羅斯仰賴石油與天然氣出口賺取大筆外匯,因此先是把俄羅斯主要銀行排除在國際金融支付體系外,讓俄羅斯拿不到出口能源的收入。其次透過斷絕進口,要讓俄羅斯的能源失去外銷市場。

烏克蘭面對俄軍的強勢進攻,也利用機會要求歐盟持續提升制裁的力道與範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表示,「6波的制裁對俄羅斯發揮了施壓效果。而歐盟為了自己的益處,必須更迅速地行動,一致斷絕從俄羅斯進口能源。這對所有國家是基本的安全問題,包括烏克蘭與歐盟各國。」

歐盟針對制裁俄羅斯的能源出口,訂出立即減少75%進口量,年底擴大減幅到90%。但即使如此,身為俄羅斯能源出口主要市場之一的歐盟,最新的制裁依舊漏洞百出,包括匈牙利等不靠海的內陸小國堅持從俄羅斯進口。

(圖/美聯社)

同時,除了國際上處處與歐美唱反調的中國,被視為西方盟友的印度,也在能源貿易問題上選擇站在俄羅斯那一邊。

除了俄方不怕找不到買主,歐美在制裁的同時,尋找替代來源不易,也導致國際油價飆漲。

俄羅斯總統蒲亭表示,「歐美制裁造成的經濟情勢,讓我們出口石油越來越好賺。對歐美最壞,也就是目前的情況,國際市場的石油供給縮水、價格飆漲。情況就是這樣.....俄羅斯石油企業賺了更多的錢。」

《路透社》引用的國際能源總署IEA統計顯示,俄羅斯今年以來的石油出口收入,大增百分之50,平均每個月達200億美元左右。

SIPRI資深研究員迪亞哥羅培茲說,「儘管制裁(比2014年)更加嚴厲,但國際能源價格也更高了。這使得俄羅斯得以保持高額軍事支出。」

對此,歐美除了設法說服印度減少從俄羅斯進口能源,也希望中東產油國加提高產量。而長期間,則是藉由發展再生能源來替代石化燃料。不過這些方案要到何時才會產生效果,誰也沒有把握。而到時候國際局勢如何變化,特別是俄烏戰爭會有怎樣的結局。甚至這波油價帶動的通膨,會如何衝擊面臨大選的主要國家政局,都充滿了變數。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