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講臺灣的石斑驗出禁藥,禁止進口,就有人咧風聲講,是因為有無合法的業者佮別人的魚貨濫做伙申報,才會害著合法的業者。毋過漁業署有去追查,發現運過去的11間養殖場,石斑攏是正常的,會共結果通知中國。
石斑等魚切片擺上來,整個活動現場熱鬧滾滾,高雄市長陳其邁跟林園養殖協會等單位,共同行銷漁產品。因為日前中國以台灣進口石斑魚驗出禁藥結晶紫,宣布禁運台灣石斑,讓業者憂心受衝擊。
漁業署副署長 林國平:「2家的運班船,他承認說有11家實際供貨的養殖場。針對這11家,我們就開始去驗他們的這個貨,跟限制他的這個石斑魚的移動。」
原本中國通報這兩船是由3家養殖業者供貨,但業者根本沒出貨,後來船班業者才承認供貨商是另外11家養殖場,漁業署對這11場的魚體,逐場查驗結晶紫、孔雀綠等禁藥項目,16號確定全數合格。雖證實沒禁藥,但也再次突顯出養殖漁業的借單問題,所謂借單就是漁獲運輸業者,為湊足漁獲,一船可能裝來自不同養殖場的漁獲,為了報關,只以其中一間合格漁場申報,裡面卻可能混進養殖黑戶的魚。
屏東石斑養殖業者 陳登木:「落實就是說,你今天有載幾個養殖業者,幾個養殖場,你就是全部都把它登記進去。」
面對中國不時刁難,很多養殖業者紛紛轉內銷或加工,也找方法為品質把關。
台南養殖業者 郭俊瑋:「(產品) 共架共選的狀況之下,是好事情。但是的話,就是把這個樣品去做好留存,那真的出問題的時候,就是溯源管制。」
過去不少農漁產品的出口大宗都是中國,導致一出問題對產業影響就很大,近幾年政府跟業者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及內需,就希望避免產業受到台海政治問題影響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