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確診大爆發,台灣發生空前的防疫保單之亂,今年截至6月13日為止,理賠件數達到23萬多件,保費收入33億多,但理賠金額卻來到83億多元,是保費收入的2倍多,業者叫苦連天,保戶也怨聲載道。其實,鄰近的泰國去年也發生過類似狀況。
防疫保單之亂,其實不只發生在台灣,泰國也出現過。Vision Thai 創辦人李致德表示,「就是369泰銖,大概300到1000台幣左右,那可以理賠的金額。基本上就是5萬泰銖。」
在泰國主持旅遊頻道的李致德,到現在還可以找到販售中的防疫保單,花台幣3百多塊,可以買到確診理賠4萬多的保單, 2020年底政府為了鼓勵觀光,甚至還免費送遊客。
李致德指出,「清邁市政府,就說你來清邁玩,你不要擔心會確診,我們就幫你保險這樣子。」
不過到了2021年4月之後,泰國疫情大爆發,6千多萬人口的泰國,防疫保單賣出4163萬份,保險公司也因此慘賠。
李致德表示,「總保費109.3億泰銖,然後賠了399億泰銖,所謂的賠償理賠,所以這個保險虧本。」
2021年7月,第一家保險公司撐不住、停賣防疫保單,接下來甚至有兩家被吊銷執照。李致德指出,Asia Insurance這家保險公司,在10月15日執照吊銷,因為給付有問題,然後就年底12月13日的時候,The One Insurance的執照也吊銷。
泰國的防疫保單之亂,從去年延燒到今年,但並沒有成為台灣的前車之鑑。淡江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教授郝充仁表示,「理論上,金管會應該要保險公司,去試算一個東西,就是在最不利狀況下,平均一張單子會損失多少錢,這東西在我們保險裡面叫承保能量,那你如果到了,你就不應該再賣。
金管會有沒有善盡監理責任,將是接下來行政立法及監察院的調查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