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短缺、環保抬頭 新型態飲食因應未來

施慧中/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因應糧食資源短缺,環保意識抬頭,人類未來的飲食可能出現許多新形態的轉變。西班牙日前舉行的未來世界食品展,讓外界一窺明日廚房的自動化新科技,以及人造健康配方飲食和廚餘再利用製成的陶器。

西班牙北部巴斯克地區常見的小點心Pintxo,通常以小片法國麵包墊底,加上橄欖、小辣椒跟火腿、燻魚等配料,為明日世界設計的健康配方。主廚把墊底的麵包改為木薯片,裡面的長鏈碳水化合物,不容易被上消化道的酵素分解,而能直達結腸,幫助腸道的益菌生長,配上酪梨、蘆筍,高纖滿分。

另外還有素食健康主義熱狗堡,熱狗用蘑菇真菌蛋白製,番茄醬是西瓜做的,芥末則是德式酸菜加上發酵西瓜皮。這些改變都是為了因應現代人飲食不均,用來平衡蛋白質與蔬菜攝取。

巴斯克烹飪中心研究主廚帕佐斯表示,「我們西班牙人吃很多蛋白質,所有菜色圍繞著蛋白質,(當問到今天菜色)總是我們吃雞肉配甚麼,吃魚配什麼,事實上應該相反,我們是吃蔬菜配什麼。」

這些創新食材來自西班牙知名的廚藝學校,巴斯克烹飪中心BCC,新時代飲食革命不僅追求美味,更要重視永續與健康。因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1975年以來全球肥胖人數已經增為3倍,糖尿病人數也從1980年的1億人,暴增到2014年的4億2000萬人。食品科學家說,根據需求量身打造,是未來趨勢。

而在日前西班牙畢爾包舉行的這場未來世界食品展,BCC還展示了智慧菜單的科技應用。首先凝視螢幕,校正視線,接著電腦就能根據使用者對哪一個項目看最久,最有興趣,分析消費者喜好與需求。菜單分為3種型態,從最簡單的菜名與價格到加上營養分析,再到對口味食材的感官描述,研究額外資訊是否影響點餐選擇,人們對於這類實驗也不排斥。

巴斯克烹飪中心感官分析師羅米歐表示,「這項技術遲早會融入餐廳營運,我們在生活實驗室型態的餐廳測試,我們也喜歡在Instagram發表訊息,讓人們知道會遇見什麼、更友善接受。」

而在自然資源有限的未來,減少廚餘與浪費也是一大課題.歐洲每年消耗大約60萬噸淡菜貽貝,剩下的貝殼磨成細粉,添加其他成分變成糊狀,就成為新型態的陶瓷原料,經過3D列印,做出美觀實用的器皿裝飾。

國際間原物料翻倍飆漲,讓沒人要的廢料產生價值,是必須的路。人類濫用的塑料包裝、丟棄的雞蛋殼,甚至桃子核,都可以是新的商業利基。業者表示,浪費問題不應該存在,否則就是我們的文明缺乏創造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