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轉會今正式結束運作 相關業務由各部會分工接手

2018年5月31日掛牌成立的「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延任兩次後在今(30)日結束運作,促轉會代理主委葉虹靈表示,促轉會任務結束,不是轉型正義的結束,未來業務將轉由各部會接手。不過有學者認為,沒有專責機關推動,轉型正義的推動效率堪慮。

把握最後機會,和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9個大字一起合照,促轉會的最後一天下午,不少同仁來到大門前,看著工人卸下機關名稱招牌,代理主委葉虹靈也在人群中觀看施工,對於轉型正義的未來,她說這不是結束,而是下個階段的開始。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代理主委葉虹靈表示,「受難者前輩講的燈可以熄、光不會滅,相關的工作我們會一棒接一棒繼續下去,所以我們期待促轉會的結束,是下一個新階段的開始。」

未來行政院將設推動轉型正義會報,由行政院長親自擔任召集人,另外也要成立「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行為被害者權利回復基金會」,處理政治犯被沒收的財產返還事宜,促轉會各項任務也要移轉給各部會,但有學者質疑沒有專責機關之後,推動轉型正義的效能堪慮。

台灣教授協會副會長陳俐甫認為,「德國做了半個世紀的轉型正義還在推動 ,而我們不可能是用3年或是5年就完成,所以我們還是需要一個法制化的轉型正義的條例法規,跟相應的機構,來做一個長期推動的規劃。」

政府規劃未來法務部負責處置加害者,內政部負責清除威權象徵、辦理受害者權利回復,文化部保存不義遺址與研究政治檔案,衛福部照顧療癒政治受難者及家屬所受的政治暴力創傷,教育部推動轉型正義教育,國發會負責促進轉型正義基金之收支、保管及運用。

不過學者還是希望未來能夠有機會再修法,讓促轉會恢復運作,促使國內轉型正義加速向前邁進。

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