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生育率連3年墊底 每胎津貼增至1萬盼「催生」
楊旻峰 彭煥羣/苗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去年粗出生率只有千分之6.55,創下歷史新低,苗栗更是在各縣市中連續3年墊底,當地婦產科醫師認為,與生育津貼過低等經濟因素有關。從地方政府到中央都在增加補助刺激生育率,成效如何仍有待觀察。
少子化時代來臨,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2021年新生兒比前一年減少1.1萬人,粗出生率為千分之6.55,不只創下歷史新低、更是全球最低。其中苗栗縣從2019年起,粗出生率連續3年都在各縣市中墊底,民眾是覺得相當訝異,但也坦承生活壓力大。
苗栗民眾蔡小姐表示,「不可能吧,苗栗是鄉下耶,比較閒。」
苗栗民眾楊小姐則認為,物價、教育費用都很高。
婦產科醫師分析近4年苗栗縣內接生數據,發現北邊的竹南、頭份,受到磁吸效應影響,許多人前往生育補助誘因更高的新竹生產,推估是經濟問題造成人口流失。
大千醫院副院長暨婦產科醫師林敬旺指出,「年輕青壯人口會到外縣市去,所以根據這幾年來,我們苗栗人口一直老化,年輕人的比例越來越少。」
苗栗縣府則表示,目前財政仍受中央控管,2020年生育津貼每胎6600元全國最低,是造成出生率低的主因,今年已調高到1萬元,希望能催出生育率。
苗栗縣民政處戶政科長沈欣怡表示,「去年從6600就調成8800,今年再調成1萬塊。」
人口已經是台灣國安層次問題,教育部日前宣布,2到未滿5歲的育兒津貼,今年8月開始調高為每月5000元。從中央到地方都撒錢,但生育意願牽涉到整體物價、薪資水平,醫界更示警,婦產科正面臨找不到醫師的窘境,解決生育問題恐怕沒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