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長者染疫出現4種「非典型症狀」 醫師籲勿延誤就醫
薛宜家 邱福財/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國內新冠疫情處在高峰,有醫師就觀察到,急診出現一些長者染疫的「非典型症狀」,像是跌倒、吐瀉以及低燒和認知功能出現問題,診斷後都是確診新冠。因此建議民眾,要特別留意這些非典型症狀,才能及早治療。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有醫師分享臨床經驗,觀察到四大長者非典型新冠肺炎的症狀:其中包括不到38度的低燒,還有嘔吐或是腹瀉。另外,還有認知出現障礙,胡言亂語,也有不少是跌倒來就醫,檢查後才發現已經感染新冠肺炎。
台大急診部主治醫師李建璋說明,「跌倒髖關節骨折,那送來是外科,要開刀的時候 才發現事實上是新冠。那其實新冠才是導致他跌倒的原因,新冠在這些老人,他們的肌肉比較沒有力量,所以他會產生倦怠,產生無力,一走路跌倒就容易損傷髖關節,所以整理起來,就是微溫、吐瀉、譫妄,以及跌倒。」
醫師提醒,若長者出現這些徵兆,一定要儘速就醫,若確診才能在黃金時間用藥。國內疫情在國人自發性降低活動密度下,確診數沒有再明顯飆高,但感染科醫師分析,疫情並沒有下降。接下來端午節可能有一波南來北往,疫情可能再走高,不過染疫數也很難達到「群體免疫」的狀態。
感染科醫師黃立民認為,「國外經驗來看,通常一波傳下去,能夠傳到三到五成,差不多就是到頂了,要超過五成是不容易的,所以那群體免疫需要七、八成,所以是不是能達到群體免疫,這個還有待觀察。」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過程之中可能,我們雙北地區的病例數是減少的,但是有可能中南部的病例數在往上,所以一加一減之間,就讓整個台灣,全國的這確診病例數,會維持在這個高原期一段時間。」
醫師提醒,隨著確診增加,未做PCR診斷的「未報告病例數」也越來越多。目前公布的確診數,已經無法反映被感染的比率。這一波大流行,威脅最大的就是長者,慢性病族群,以及未施打疫苗族群,要特別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