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俄烏戰爭、極端氣候影響 全球糧食供應陷危機
伊朗民生經濟在美國多年的制裁下,本就疲弱不堪,而俄烏戰爭帶動全球糧食價格飆漲,增加伊朗當局補貼的負擔。伊朗官方通膨率約 40%,但專家預估實際上可能已經超過 50%,全國 8200 萬人民現在接近一半生活在貧窮線以下。
左支右絀的伊朗當局為了解決經濟困境,宣布削減對進口小麥的補貼,食用油、雞蛋、雞肉以及乳製品等基本商品價格,一夕間調高300%。首都德黑蘭隨即湧現搶購人潮,北部、中部、南部多個城市爆發街頭示威。

德黑蘭麵包店老闆薩爾表示,「我們看到銷售量下跌了20%,民眾的購物籃變小了,麵粉的價格漲了10倍,我們以前買麵粉是70萬里亞爾,但現在是將近700萬里亞爾。」
德黑蘭居民夏巴薩德則表示,「弱勢階層吃不起肉和雞吃通心粉,現在就連通心粉也吃不起了,我們只能吃白麵包,而現在就連白麵包都要配給。」
在新興市場國家糧食問題成了社會動盪,與地緣政治風險的根源,斯里蘭卡、突尼西亞、祕魯、阿根廷等國家,接連出現抗議高物價高生活花費的街頭示威。已開發國家受到的衝擊也不小,4月份將近1000萬英國人減少食物購買量或是少吃幾餐;法國計畫對貧窮家庭發放食物券;食品與能源價格所帶動的高通膨,是美國期中選舉的主要議題,甚至還可能會成為改變國會政黨生態的關鍵。

聯合國糧食計劃署指出新冠疫情、俄烏戰爭、極端氣候3個因素,讓全球糧價面臨一場完美風暴。有「歐洲麵包籃」稱號的烏克蘭,因為戰火今年有2到3成的農田無法耕種或是無法收成,2000萬公噸隨時可以出口的小麥,卻因為黑海港口遭俄軍封鎖也運不出來。
烏克蘭農業部長索爾辛基表示,「如果我們談冬小麥的話,我們有一半的土地是種這個的,現在要不是被佔領就是交戰區,只能靜待觀察局勢的發展,很清楚的是局勢相當複雜,因為小麥的收成季1或2個月就要開始。」
歐盟執委會農業執委沃伊切霍夫斯基指出,若這批攸關糧食安全重要性的小麥,無法運抵中東、北非等地區,可預期將有嚴重缺糧問題發生。
烏克蘭與俄羅斯佔了全球各項交易商品總量十分之一以上,佔全球小麥出口量3成、葵花子油出口6成,至少有26個國家一半以上的糧食,仰賴俄烏兩國。而俄羅斯還是全球第一大的肥料出口國,3月宣布出口禁令,中國也早在去年夏天施行相同措施,導致全球肥料短缺、價格高漲,農民只好輪作或是減少使用量,產量可能下滑。
聯合國秘書長古提瑞斯表示,「全球糧食安全的問題沒有辦法真的解決,如果不把烏克蘭的農業生產、俄羅斯與白俄羅斯的肥料生產帶回國際市場,儘管有戰爭因素,我依舊決心盡一切努力,促進有助於達成這一目標的對話。」
全球小麥第二大生產國印度,連續2個月遭遇熱浪侵襲,小麥產量大減價格飆升,促使印度政府決定禁止出口。國際期貨市場跟著漲聲響起,推動小麥價格來到每公噸453美元的歷史新高。

最糟糕的還不僅止於此,美國、加拿大、法國等糧食生產地區,這個春季耕種的季節也接連遭遇乾旱,下半年的收成更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