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可能北緩南升? 陳時中:染疫風險不會差太多

(圖/美聯社)
雙北近幾天的確診人數出現緩降趨勢,中南部卻持續攀升。有醫師判斷疫情可能出現北緩南升,但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疫情還沒發展到頂端,仍在持續發展中,台灣是一日生活圈,南北染疫風險不會差太多。

護理人員聯絡新進案的確診者,核對資料,準備後續關懷跟問診程序。高雄確診者不斷增加,讓醫護忙翻天。光是聯合醫院,目前就有400個個案,需醫護人員每天致電關懷、確認狀況。

高雄聯合醫院院長馬光遠說:「(急診篩檢)這類的比例上,確實是增加的。那當然我們會看每一位患者的情況,他如果屬於是輕症的,我們還是建議他在家裡做自主的一個隔離。」

疫情嚴峻讓來急診篩檢的人也變多。醫院檢驗室裡,檢驗人員忙著核對滿桌的檢體,5月起每天平均要驗500件,院方分3班輪班、24小時馬不停蹄檢驗。

高雄聯合醫院檢驗科主任楊淵傑指出,「從5月份開始特別明顯,我們現在一天大概,從白天到晚上,到小大夜,大概會一天,大概是500多個檢體。」

中央預估,本土疫情將在未來一周達到高峰,有醫師觀察近一周南北的確診曲線,認為北部有緩降趨勢。而中南部則在升溫,18日高雄新增6714例確診,比起前一日增加近2000例,再創新高。新北同樣也新增27000多例、台北12000多例,全都大幅增加。

指揮官陳時中分析,台灣是一日生活圈,染疫風險其實差不多。高雄市長陳其邁則分析,高雄確診數攀升,是因篩檢量能足夠。

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不管是快篩或PCR,我們的量能都充足。那檢驗的頻率也比較高,所以我們在最近的這一段時間,(確診數)會逐步的上升。」

台大兒童醫院主治醫師李秉穎認為,「流行曲線其實要從遠來看,從大局來看,因為短時間的一兩天的變化,不一定能夠看到長期的一個趨勢。」

南北疫情會不會出現黃金交叉?目前還沒定論,但確診人數持續暴增,加重各地醫療負擔。地方政府跟各醫療院所想方設法擴充醫療量能,希望確保撐過疫情高峰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