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影像人類學誌先驅 胡台麗辭世享壽72歲

知名的人類學家胡台麗8日傳出辭世,享壽72歲,她拍攝出「讓靈魂回家」等的民族紀錄片,讓不同族群的聲音和觀點多元對話,還獲得金馬獎紀錄片首獎等的殊榮。對於她的辭世,文化部也表達哀悼,認為對台灣是一大損失。

胡台麗先前曾說,「(影展)他是非常國際性的,今年(2021)是很不巧,就是COVID-19的影響,我們國際的導演都不能來。」

去年在台上致詞時,台灣知名的人類學家胡台麗,說到疫情對舉辦民族誌影展的影響,也感謝在各界的幫助下,讓影展邁向20周年;言語中卻也流露出,她對民族紀錄片以及多元文化推廣的熱衷及用心

胡台麗曾表示,「這是一個非常就是好像是變成一個世界一體的一個,大家就是共同分享文化,共同分享影像的一個無可取代的一種經驗。」

不過胡台麗8日傳出因病去世,享壽72歲,消息震驚學術界,她過去任職於中研院民族所,並曾擔任台灣民族誌影像學會理事長。她長期透過田野調查,用鏡頭紀錄排灣族等原住民,讓不同族群的聲音和觀點,多元對話和交流,包括「蘭嶼觀點」、「穿過婆家村」、「讓靈魂回家」等,都是她著名的紀錄片作品。

台灣民族誌影像學會理事長何撒娜認為,藉由民族誌影像收錄了很多很細膩的東西,和很珍貴的資料,譬如說原住民的一些祭儀、文本,以及原住民的文化展演,「這些胡老師都有做很好的記載,所以這些到目前為止都是很珍貴的史料。」

政大民族系副教授藍美華則說,「研究或者是影片拍的很好,可是她是真心關注當地的人,怎麼講,真的是有一個夥伴關係,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這麼好。」

胡台麗製作的民族紀錄片,還曾獲得金馬獎紀錄片首獎等的殊榮。對於她的辭世,文化部長李永得表達哀悼,強調胡台麗畢生透過民族誌及影像,拍攝多部民族誌紀錄片,對於台灣多元文化的記錄與保存有深厚的貢獻,認為她的離世對台灣是一大損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