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之肺「大洋海神草」 儲存固碳可達萬年

亞馬遜雨林能淨化空氣阻擋暖化,被稱作地球的肺;而地中海底也有個肺,是一種名為「大洋海神草」的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亞馬遜雨林還要強。這種海草床廣泛分布在西班牙、賽普勒斯到北非突尼西亞之間的海域,不過受到汙染與海底拖網等人為破壞,地中海之肺也面臨空前的生存危機。

從西班牙、賽普勒斯到北非突尼西亞之間的地中海底,大洋海神草長成一望無際的綠色草原,隨著波浪搖曳,大量海洋生物在此繁衍生息,豐富的多樣性養活沿岸漁民。更重要的是,大洋海神草還能大量吸收儲存二氧化碳,釋出氧氣,是保護生態,減緩氣候變遷的重要幫手,獲得地中海之肺美稱。

海洋生態學家薩哈馬瑟拉布說明,「森林在陸地上儲存碳,被稱為綠碳;在水底下儲存的碳,被稱為藍碳,這種生態系統,特別是大洋海神草,能封存大量的碳上千年,甚至更久。」

科學家指出,水下海草床吸收的藍碳,是陸上森林的3倍,因為壽命長,能持續儲存固碳千年萬年,是珍貴環境資產。

突尼西亞海域水底的大洋海神草,綿延1萬平方公里,是北非最大,全國主要經濟來源都跟它息息相關。除了最直接受惠的漁業以外,還包括養活6成人口,占全國GDP達14%的觀光經濟,因為沖上岸邊的海草跟沙混和在一起,形成天然堤防,可以阻擋美麗海岸線被沖刷侵蝕,光合作用中和酸性讓海水水質清澈美好,才能長期吸引觀光客。

人為開發造成嚴重的海洋汙染,高破壞性的海底拖網撈捕,以及旅遊船的船錨,甚至海水暖化,都對海草床造成嚴重威脅。海洋生物失去棲地保護,漁民抱怨收穫只剩25年前的3分之1。

突尼西亞漁民瑪格迪奇表示,「我們經常捕魚的地方,在離岸100公尺左右,那裡已經改變了,尤其是近岸處,原本有大片的大洋海神草,現在已不是這樣,我們無法捕到足夠的魚維生。」

突尼西亞海岸保護與發展署工程師赫米達則表示,「我們在突尼西亞,將建立4個海洋與海岸線保護區,包括佳利特、森布拉、庫里亞特跟克奈斯4個島,我們將用它來保護大洋海神草。」

大洋海神草雖然長壽,但生長速度緩慢,每年不到5公分,人為破壞速度遠高於再生,突尼西亞的海草床面積已經減少一半,西班牙馬約卡島與福門特拉島之間的廣大植被,雖然20年前就列為世界遺產,仍然逃不過破壞命運。政府當局的保護復育措施必須加快,才能避免更大的環境災難。

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