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已發函基層診所 盼加入PCR採檢

新冠本土確診人數不斷攀升,有大批民眾湧入醫院急診做PCR採檢,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宣布,民眾快篩陽性後才可做PCR,以紓解急診壓力,日前更發函給基層診所,希望加入PCR採檢工作。不過基層醫療協會表示,多數診所沒有多餘人力和空間,可能參與意願不高,並再次建議中央以快篩陽性取代PCR作為確診標準,可以保存更多醫療量能。

新冠本土確診連續五天破萬例,大批民眾湧向醫院急診做PCR採檢,為了舒緩急診壓力,疫情指揮中心4月30號發函,打算讓基層醫療診所也投入PCR核酸檢測工作,而且每通報採檢一案可獲得500元獎勵金,但是有診所醫師認為可行性不高。

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說,「許多診所的空間都非常狹小,而且很難做分流管控,能夠符合需求的基層醫療院所,應該不會太多。」

基層醫療協會表示,主要是診所沒有多餘人力和空間配置,還要自行準備防護裝備、減少看診時段,以及採檢後的清消和整理,可能願意加入的診所不會很多。

但隨著確診人數不斷攀升,指揮中心宣布,民眾快篩陽性後才可去醫院做PCR,有醫師預估,以南韓疫情高峰期的篩檢量為例,光台北市,就至少需要單日4萬多人次以上的篩檢量能才足夠。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一般內科醫師姜冠宇提到,「換算成台灣2千3百萬的總人口的話,至少要單日能夠負荷39萬人次的篩檢,那單就台北市250萬人口的話,至少要4.25(萬)人次的篩檢(量)。」

醫師建議中央,現在社區盛行率高,快篩準確性跟PCR已經沒有太大差別,如果擔心偽陽性,也可以快篩兩次來判讀,且快篩不需要醫護人員執行,以快篩陽性取代PCR作為確診標準,可以保存更多醫療量能,把重點放在重症高風險族群就好。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