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中興文創園區擬委外經營 至今已流標兩次

宜蘭縣政府打算將中興文創園區整體委外經營,每年權利金約600萬元,開標兩次都流標;有議員質疑,園區委外經營真的有必要嗎,縣府應該對外說清楚;有文史工作者認為,中興文創委外失敗可預期,因為不能拿宜蘭跟台北的消費力比,歷史建築不能當藉口,縣府應思考如何改善現有經營;縣文化局說,招標不順是受到疫情影響,且園區都是歷史建築不利開發,正與廠商溝通、蒐集相關意見,未來修正標案後,會再重新公開招標。

園區每到平日就空蕩蕩,文創業者開的店也幾乎沒有人光顧,這處位在宜蘭五結鄉中興文創園區,縣府打算將園區整體委外活化,每年權利金約600萬元,卻乏人問津,已經流標兩次。

宜蘭縣議員陳俊宇表示,「在林姿妙縣長上任至今,我們沒有看到中興文創有進一步的這個發展的跡象,對於整個中興文創未來的執行情況,真的那麼難嗎?有必要一定要委外嗎?」

文史工作者林正芳認為,松菸或者其它縣市那文創園區委外的案例來講,文化資產是它吸引人的條件中很重要的條件。

中興文創園區的前身為中興紙業,曾經是全國規模最大造紙工廠,在結束營業後,縣府於2013年接手開發文創園區,並於2015年將園區登錄為歷史建築,只是2017年園區試營運至今,遊客數一直無法成長,被質疑成了蚊子園區,縣府想將園區委外經營,盼引入民間活水開發,卻接連失敗,文史工作者呼籲,縣府應思考改善經營模式。

宜蘭縣文化局秘書郭香蘭指出,「這兩三年來,中興文創已經被外界所看到它未來的潛力,所以從去年開始,我們就開始著手來做委外招標的相關的行政作業程序。」

縣府認為,經這幾年的經營,中興文創已具知名度可以委外經營,根據縣府提出的標案,廠商接手園區經營必須有百分之70的空間與文創產業有關,僅百分之30的空間可做商業使用,對於流標,縣府說,是因為疫情以及歷史建築裝修時限制較多,會增加成本,才讓廠商卻步,未來會修正標案,再重新交園區委外。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