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嚴峻,卻又出現疑似施打疫苗後不適症狀。彰化醫院分別接到2起案例,除了有雙腿水腫和和血壓上升外都有出現泡泡尿的情況。就醫發現腎功能變差差點就要洗腎,原來是罹患急性腎絲球腎炎。醫師表示,雖然都才剛接種過疫苗,但是否是疫苗引起的副作用還要釐清,衛生局也會進一步了解。
疫情升溫,各縣市積極衝高疫苗接種率,但卻又傳出疑似施打後的不適症狀。彰化醫院表示,最近接到分別是60歲和45歲的女性患者出現雙腿水腫和血壓上升,而兩人都有泡泡尿的症狀,就診發現是A型免疫球蛋白型,急性腎絲球腎炎。
部立彰化醫院副院長陳殷正說道,「起初表現是水腫,非常厲害的水腫,另外一位(患者)大概是這次主要是他覺得怎麼血壓本來控制的很穩定,後來一直上升起來,後來才來檢查。」
院方表示,兩人分別有類風濕關節炎和腎臟病史,最近也都施打疫苗,60歲的婦人是BNT第一劑,另一名45歲的婦人則是莫德納第3劑,都是mRNA疫苗。但都出現腎功能衰退的現象,差點就要洗腎,經過治療腎功能漸漸恢復。醫師提醒,打完疫苗後若出現水腫、泡泡尿、血尿、血壓異常上升等症狀,有可能就是少見的腎臟併發症。腎臟科醫師表示,出現這樣的副作用比例不高,施打疫苗還是有必要性。
腎臟內科醫師黃耀宣表示,「有一些自體免疫疾病的人,第2個是原本有過癌症病史的病人,第3個腎功能狀況比較不好的病人,以這3大類病人比較容易出現(施打後)腎臟的疾病,但這些情況的副作用都是很少見的。」
彰化縣衛生局表示,截至28日彰化縣12歲以上第1劑超過101萬人,接種率超過9成,第2劑疫苗接種96萬多人,超過8成5,第3劑接種為71萬多人,接種率超過6成3。將介入了解2起個案是否與疫苗相關,如果確認和疫苗相關,將會啟動藥害救濟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