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臻明,關心國防與地緣戰略議題,軍事專欄作家)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單兵反裝甲武器的發展突飛猛進,因為相較於昂貴的裝甲車輛,這種小型武器的價格便宜,易於運輸與攜帶,卻威力強大,只要運用得當,甚至能狙殺敵方的主力戰車。
目前單兵反裝甲武器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反裝甲火箭彈,如最著名的俄製RPG火箭彈(Rocket-Propelled Grenade)系列,以便宜又容易操作聞名,長期活躍於各地戰場上。另一種是反裝甲飛彈,如此次在烏克蘭戰場上表現亮眼的標槍飛彈(Javelin),與英國大量提供給烏克蘭的次世代輕型反戰車武器(NLAW),都屬於後者。
反裝甲火箭與反裝甲飛彈差異
反裝甲火箭彈與反裝甲飛彈最大的差異,在於反裝甲火箭多數沒有導引部,以發射器上的光學瞄準器來瞄準目標攻擊,優點是結構簡單,造價便宜,許多都設計成可拋棄式,讓士兵在發射完後,不必再扛著發射器移動。台灣曾採購的AT4反裝甲火箭、法國製造的APILAS輕型步兵穿甲武器系統、SMAW肩射型多用途攻擊武器、六六火箭彈與紅隼火箭彈,都屬於此類。缺點在於使用目視瞄準,容易受戰場上的各種因素干擾,同時較不容易擊中快速移動的裝甲車輛,導致精準度較差,攻擊的距離也常因此受限。
反裝甲飛彈擁有精密的導引系統,在鎖定目標後,飛彈可以追蹤攻擊,即使是快速移動的目標也能應付。部份反裝甲飛彈還具備射後不理的能力,讓射手可以在發射後,快速離開發射地點,以免遭攻擊。國軍目前擁有的美製標槍飛彈與拖式飛彈(TOW),都屬於這種反裝甲飛彈。標槍飛彈還擁有攻頂模式,在鎖定目標後,可以自行計算彈道,從目標的上方攻擊。由於主力戰車的車頂裝甲往往最為薄弱,讓標槍飛彈獵殺主力戰車的成功率大增。但缺點是這種精密武器的價格相對昂貴,難以大量採購部署。

目前在國軍服役的AT4反裝甲火箭、法國製造的APILAS,數量都有限,大多配備在外島,並且是在1990年代採購,未來應該會逐步退役。至於海軍陸戰隊使用的SMAW數量也有限,基層部隊配備最多的是六六火箭彈,這是台灣仿自美國的M72 LAW輕型反戰車武器。這款反裝甲火箭以其輕巧簡單、造價便宜而廣受歡迎,曾在許多國家服役。缺點是輕巧的設計,就代表彈頭威力有限,穿甲性能差強人意,只能對付輕型裝甲車。但在短兵相接時,可以用來攻擊敵方的掩體或重要據點,是非常實用的前線單兵武器。
不過六六火箭彈有個很大的問題,在於服役已久,急需替換。因此中科院自行研發了新型的紅隼反裝甲火箭彈。這是參考多款反裝甲武器後發展而來,性能相當於M72 LAW的後期型。除了穿甲能力優於六六火箭彈以外,還新增了攻堅用的衍生型,採高爆彈頭,可以更有效對付堅固的防禦工事。不過由於紅隼火箭彈仍是屬於較輕型的單兵武器,並採用發射完拋棄的設計,因此整體的穿甲威力還是有限,對付中國的水陸兩棲裝甲車雖綽綽有餘,但難以反制解放軍的新一代主力戰車。
台灣反戰車單兵武器
國軍目前能對付敵方主力戰車的單兵武器,主要是拖式飛彈與標槍飛彈。不過嚴格來說,拖式飛彈並不算單兵武器,因為這是一款設計安裝在車輛上,或使用腳架來發射的大型反裝甲系統。中後期的改良型有能力貫穿主力戰車的厚重裝甲,而且射程遠,性能可靠,目前正在許多國家服役中,已歷經過多場實戰考驗。台灣很久以前就採購了不少拖式飛彈,是地面部隊的反裝甲主力,不過舊型拖式飛彈是由銅線導引,較容易在戰場上受影響。國軍已採購了1700枚使用無線導引的新型拖式飛彈(TOW-2B RF)飛彈,以進行汰換。
拖式飛彈的另一個優點,是安裝在車輛上,能快速移動。陸軍的拖式飛彈安裝在悍馬車上,海軍陸戰隊則安裝在CM-25裝甲車上。這讓拖式飛彈能快速支援前線戰鬥,在必要時立刻提供強大的反裝甲火力,反制敵方的主力戰車。悍馬車可以高速行駛,越野性能優異,採取打了就跑的戰術,CM-25裝甲車則能抵禦小口徑武器,可增加操作者的安全性。但缺點在於車輛畢竟還是一個很大的目標,隱蔽性比不上可單兵攜帶的反裝甲武器,在伏擊時較為不利,這也讓另一款標槍飛彈應運而生。
標槍飛彈是標準的單兵反裝甲武器,雖然多數編制是兩名士兵為一組,但一名士兵也能操作。採瞄準器與發射筒分開的設計,組合在一起發射完以後,丟棄發射筒,精密的瞄準器則能繼續使用。除了聰明的攻項模式,還有先進的縱列彈頭設計,第一個彈頭可以先破壞柵欄裝甲或引爆反應裝甲,第二個彈頭才貫穿車身裝甲。
此次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的大批俄製主力戰車,多數都外掛了反應裝甲,甚至在車頂安裝柵欄式裝甲,但都難逃被擊殺的命運。台灣前前後後買了900多枚,其中的400枚預計在明後兩年運交。
應速換裝紅隼火箭彈、增購標槍飛彈
展望未來,中科院已宣布將繼續研發穿甲能力更強的改良型紅隼火箭彈,不過這可能代表,改良型紅隼火箭彈將增大彈徑與重量,以容納更大的彈頭。雖然研發更具威力的武器是好事,但對前線士兵來說,輕巧易攜帶的反裝甲火箭與威力強大的反裝甲飛彈,各有需求,以因應各種不同的作戰情況,最重要的是數量要充足。
以這次烏克蘭戰事的經驗來看,在激烈的城鎮戰中,每日的消耗速度極快,特別是可用於攻堅與反制敵方輕型裝甲車的反裝甲火箭彈,需求量更大,但目前國軍所採購的紅隼火箭彈卻非常有限。
這原因可能在於舊型的六六火箭彈數量龐大,難以立即汰換,也還未完全到達使用壽限。不過國軍近年來持續進行後備改革,編成更多後備旅,並已宣誓常後一體的政策,計畫拉近常備部隊與後備部隊的裝備水準,因此採購了更多的輕兵器與火砲。
但六六火箭彈的數量應該還不足以大量配發到後備部隊,或許國軍可以考慮,將尚未到達使用壽限的六六火箭彈移撥給後備部隊,以強化整體戰力。至於常備部隊則加快換裝紅隼火箭彈的速度,並逐步增購目前數量較少的標槍飛彈,使基層部隊擁有更完備的反戰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