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朝天宮「莊儀團」 獲登錄雲林無形文化資產

雲林縣北港朝天宮莊儀團,是全台規模最大千里眼、順風耳將軍社團,過去在日治時代就有「千耳眼爺公會」,在1993年正式命名為「莊儀團」,目前有200餘名會員,不僅記錄千、順將軍歷史典故,也負責分靈到國內外,極具獨特性。今年經縣府審議通過授證,登錄雲林縣無形文化資產民俗。

北港媽祖出巡負責在鑾駕前護衛的千里眼、順風耳,是由200多名會員組成的莊儀團,不管是千里眼、順風耳將軍操執,連神將全身包括神頭糊製、身體竹架、尺寸放樣、繡衣和組裝,都由莊儀團人員完成,很具有文化保存必要性。

朝天宮莊儀團理事蔡瑞展指出,「包括傳統的這些信眾,都是在農曆3月19號繞境大家來參與。」

北港地方文史工作者吳登興表示,「最重要就是千里眼爺公本身在走的技術,他們自己還要去試樣,去做千里眼爺公的身體,包括頭也是都是挑選過才去做頭的。」

地方文史工作者吳登興表示,過去日治時代就有「千耳眼爺公會」,不過在1993年正式取名為莊儀團,今年經雲縣府審議通過授證,登錄雲林縣無形文化資產民俗。

雲林縣文觀處處長陳璧君回應,「重要民俗能夠持續代表媽祖宗教的文化重要性,後續雲林縣政府也會針對這些重要民俗跟技術保存,來輔導進行相關的論證,還有傳承及後續推廣。」

文觀處表示,北港莊儀團千耳眼爺公,百年來參與北港媽繞境、迎神活動都曾未中斷,到目前為止國內外已有33團分靈,現在登錄無形文化資產民俗,未來會透過相關計畫輔導,做更完善記錄與傳承保存。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