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是「國際大麻日」,國內大麻平權組織「綠色浪潮」提前在4月16日舉辦「大麻祭」,並開設公民論壇邀請各界人士分享意見。
大麻在國內被視為二級毒品,「綠色浪潮」主張三大訴求:效法美國上修四氫大麻酚(THC)容許值至千分之3(0.3%)、比照1961年《麻醉品單一公約》修法管制大麻,以及將大麻從反毒宣導中移除。
台灣THC容許值遠低於美國標準300倍
大麻含有超過400種化學物質,包括多種大麻素(Cannabinoids),最常被討論的是四氫大麻酚(THC)跟大麻二酚(CBD)。四氫大麻酚(Tetrahydrocannabinol)簡稱THC,具有明顯精神活性,是大麻主要的迷幻成分;大麻二酚(Cannabidiol)簡稱CBD,不具精神活性。
1971年加拿大科學家斯摩爾(Ernest Small)發表研究報告,指出若THC的成分高於0.3%,會認定為可上癮的二級毒品大麻(Marijuana);小於0.3%,則為工業大麻或漢麻(Hemp),沒有成癮性。
2018年12月,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簽署《2018農業法案》(Agriculture Improvement Act of 2018),正式將漢麻從管制物質名單中剔除。也就是說,只要THC含量少於0.3%,就屬合法範圍。
在國內中藥行可購得的火麻仁,其實就是大麻種子、成熟莖的製品,且含有天然微量的10 ppm以下的四氫大麻酚。為求規範一致,衛福部規定,食材藥材的四氫大麻酚容許值上限設在10ppm(0.001%),但是與美國現行標準(0.3%)相差300倍,導致許多在美國合法的醫療保健品,進口台灣後變成違法毒品。
國內大麻平權組織一直訴求,呼籲政府應跟進美國標準,上修THC容許值上限至不會成癮的0.3%,不過法務部、衛福部至今都不願正面回應。
帕金森氏症病患家屬盼放寬標準
「我媽媽是帕金森氏症的患者,她服用帕金森氏症藥物後,會出現四肢無力等副作用。」
獨立樂團「皮格子」主唱林艾德在公民論壇上,訴說母親患上帕金森氏症的故事。他說,母親服藥後雖然可以減輕某些症狀,但同時會出現四肢無力,身體機能退化等副作用。
林艾德因此帶母親到美國,並在症狀發作時使用大麻酊劑,「然後媽媽就舒適地躺在床上,甚至還睡著了。」既可以減緩發病症狀,藥物副作用相對也低,但礙於國內法規,林艾德沒辦法把藥物帶回台灣,想申請「專案進口」也困難重重。
根據衛福部網站資料,目前國內未核准任何含大麻二酚(CBD)成分之藥品上市,若民眾經醫師診斷評估後開立此類藥品處方,可依「藥物樣品贈品管理辦法」申請供個人自用大麻二酚(CBD)藥品專案進口。但林艾德表示,他找過多位醫師幫忙,但他們都拒絕為母親開處方,所以無法申請進口大麻酊劑。
雖然政府提供管道,大眾可申請進口大麻藥品,卻面臨許多難題。首先,國內醫師對於大麻的理解不一,並非每位醫師都願意為進口背書。支持大麻平權運動的一般科醫師賴彥合則指出,申請進口大麻藥品的程序、文件繁瑣,就算申請成功,也得耗上一段時間。
在論壇Reddit上曾有網友細述自己申請大麻藥品進口的過程,他批評政府假裝開放CBD個人自用,實際上卻有一堆無法達成的要求,「而且每次打電話,食藥署都講不同的規則,想轉彎就轉彎,病人每次一定要錄音自保」。
延伸閱讀:透視大麻3》律師李菁琪:大麻除罪化不等於不管制 | 公視新聞網 PNN (pts.org.tw)
林艾德最後向政府喊話,希望官員可以加入罕病的社團,了解大麻對罕病患者的益處,不要因為不了解,而認為大麻只是毒品跟娛樂用途,「我認為這很可恥,我們不應該讓這個發生在我們的島嶼上。」
攤商期待更多人認識大麻
「我們的對象有三個:政府、群眾、大麻愛好者。」
「綠色浪潮」發言人Chris表示,舉辦大麻祭是希望向政府表達訴求,跟民眾溝通。「因為大家都是從反毒教育認識大麻,資訊其實很扁平。」Chris說,對大麻愛好者而言,大麻祭則是難得的公開聚會,可以討論,甚至宣傳大麻文化。
除了公民論壇,大麻祭裡也有不少攤商參與市集,販賣大麻議題相關的書籍和商品,介紹大麻的歷史與醫療作用。第二次參加大麻祭,販售自家設計T恤的店家「偷嗨郎」老闆「海龜」表示,希望透過自己設計的衣服,跟社會大眾進行溝通,理解大麻的另一個形象。
「這是一個女生坐在公車站,等待『420』號公車來臨,但她還要等一段時間。」海龜拿著T恤,解釋自己的設計概念。他在4年前去澳洲打工度假時首次接觸大麻,「當時農場裡有幾個外國人一起抽(大麻),然後他們遞給我,我也抽了。」海龜說,當時沒有「嗨」的感覺,只有感受到身體放鬆。
與大麻的相遇,激發了海龜的好奇心,因為跟以前反毒教育裡提到的「毒品」印象相違背,他主動找大麻相關的研究與報導,嘗試深入了解,「在台灣,其實很多人都不認識大麻。」
舉辦大麻祭 刺激社會討論
大麻祭已進入第四屆,但Chris認為,法務部「反大麻」的態度仍然強硬,「像我們去『提點子』,衛福部會願意派人跟我們溝通,但法務部就是直接拒絕。」Chris無奈表示,台灣要邁向大麻平權,法務部是關鍵角色,「因為我們有2個訴求(上修四氫大麻酚(THC)容許值至千分之3、比照1961年《麻醉品單一公約》修法管制大麻),都是跟《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有關。」
Chris指出,我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在立法時,是參考聯合國《麻醉品單一公約》等國際反毒公約,將大麻列為二級毒品。但在2020年,聯合國已將大麻從管制最嚴格的藥物列表中除名,改保留在管制較寬鬆的級別中,他認為法務部應該跟進。
法務部態度不止強硬,去年更向大麻宣戰,大規模掃蕩大麻販售與使用,並多方宣傳「掃毒」成效。大麻平權之路未見終點,Chris指出,鼓勵民眾討論大麻議題、爭取立委注意,會是未來的目標。
台北市議員「呱吉」邱威傑也在公民論壇上表示,希望台灣能早日啟動對於大麻的「科學討論」,不管正反意見,起碼可以讓大眾更認識大麻,而非片面地視大麻為「毒品」
立院修法種大麻最低刑期減為1年
16日下午4時19分現場參與民眾一起倒數,迎接4時20分是大麻祭的傳統。Chris說,今年在國內疫情下仍有逾千人參與活動,讓他出乎意料。
現行《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規定,無論情節輕重,栽種大麻者皆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大法官於2020年3月20日作成釋字第790號解釋,認為不論行為人犯罪情節輕重,均以5年以上有期徒刑,宣告違憲。
大麻祭結束後不到三天,國內大麻平權團體終於迎來好消息。立法院尊重上述的大法官違憲解釋,在19日三讀通過「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2條及第36條條文修正草案」,種植大麻自用且情節輕微,將刑期從5年以上下修為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100萬元以下罰金。
「我個人不會把它視為階段性勝利,因為它只是按照大法官指示作調整,沒什麼突破。」Chris對修法是樂觀其成,但長達半世紀對大麻的汙名化,並非一朝一夕就能翻轉,「我們就一步一步改變。」
警語
本報導僅進行大麻議題之討論,並非鼓勵吸食大麻。大麻在我國屬於二級毒品,不管製造、運輸、販賣、施用都各有罰則,最高刑罰為無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