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11)日在龜山島附近海域,科技部研究船海研2號派員潛水研究,但差點與賞鯨業者觀光漁船相撞,引發業者批評科技部潛水研究,未事先告知,或在潛水水域附近標示容易導致意外,相當危險;不過,海巡單位表示科技部研究船有正式核准公文,也已經有提醒研究船,潛水人員要在海面標示。科技部則說,未來會針對此類潛水活動,訂出更明確的安全管理措施。
「超級星」號賞鯨船於11日上午10時25分左右,在龜山島附近海域繞行,突然海面冒出兩顆人頭,嚇壞賞鯨船業者,船長緊急煞車、轉彎,才避免意外發生。經過查詢,兩人是科技部進行海域探研的潛水人員,賞鯨業者質疑,科技部派員在龜山島周邊潛水未事先告知,周邊還沒有警告標示,實在太危險。
超級星號賞鯨船解說員簡逢均認為,「照理講他是要有戒護船,還是有一個浮球,有一個安全的措施在旁邊,也要告訴我們說有人員在下面浮潛阿。」
賞鯨協會總幹事簡明義表示,「我們昨天已經有告訴對方,希望以後有這種情形盡量避開我們的航道。」
這次科技部研究船為科技部委託海洋大學進行研究,與賞鯨業者發生衝突,海巡人員表示,研究船進行潛水探研有正式核准公文,也已經有提醒研究船,潛水人員要在海面標示。
海巡署北部分署第一岸巡隊長蔡宗憲說,提醒他們未來在龜山島周邊的水域,有類似的研究工作,希望他們潛水人員能夠在他們潛水的區域,在海面上能夠設置類似像浮球或者浮標等標示。
科技部自然司司長羅夢凡則認為,「這一次某一種程度比較像是,他們碰到特殊的狀況,小船就開回去修理,所以就變成附近看不到任何的小船。」
科技部則回應,海洋大學海洋生物所黃將修教授申請的研究計畫,經科技部審查核准,將要求各研究船管理單位,就針對此類潛水活動,訂出更明確的安全管理措施,以確保航行船隻及研究人員作業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