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狗氾濫傷人 突尼西亞因應舉措引反彈
曾惠敏/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北非國家突尼西亞,因為發生流浪狗咬死中學生的事件,最近加強對流浪狗的結紮和撲殺,但是在一些撲殺影片曝光之後,引起了動保團體的反彈。
一隻流浪狗在突尼斯市區垃圾桶邊覓食,工作人員冷不防拿起網子將牠網住,接著便送上車載走,這些狗狗被抓走後下場如何? 引發廣泛關注。突尼西亞最近發生16歲女學生在走路上學途中,遭流浪狗攻擊身亡的事件,無獨有偶的,鄰國阿爾及利亞上個月也有一名12歲女學生被流浪狗咬死。突尼西亞去年已經發生五起類似意外,當地人心惶惶,加上農業部發現有5成5的流浪狗,患有狂犬病,因此當局決定一面對流浪狗施打狂犬病疫苗和結紮,一面加強撲殺。
突尼斯市府員工貝爾基拉尼說:「今天我們在突尼斯艾爾曼薩九區,抓到了九隻流浪狗,我們把牠們送到結紮中心,拉提里醫生會對牠們進行結紮和打狂犬病疫苗,他將會檢查狗狗的狀況,然後再把牠們放回去。」
突尼西亞在2011年爆發阿拉伯之春革命後,許多人紛紛養狗來保護身家安全,不過他們往往在狗狗生下小狗後,就把牠們棄置街頭,導致當地流浪犬激增。動保團體認為結紮是最好的辦法,反對殘忍的撲殺行為,尤其在一支撲殺影片於社群媒體曝光後,引發更大爭議。動保人士發現,部分狗狗遭射殺後並未死去,只能痛苦的苟延殘喘存活下來,十分不人道。
動保團體負責人拉凱琪說:「在突尼西亞各大城市撲殺流浪狗已經50年了。當局認為這是控制狗狗數量過多的解決之道,但我們知道這是毫無意義且不人道的。」
動保團體要求突尼西亞當局,在每個城市設置狗狗結紮中心,但目前全國350個城市,只有6個提供這項服務,顯然嚴重不足。他們希望用結紮取代撲殺,讓狗狗不再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