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台勞動人力剩1655萬人 創勞動人口新低紀錄

台灣因為高齡化和少子化問題嚴峻,也連帶造成勞動人口逐漸下滑。根據統計,2021年全台有超過2337萬人,其中有7成約1655萬人左右屬於勞動人口。不過這樣的數字,已經創下有統計以來的勞動人口最少紀錄。與此同時,這些青壯年族群的扶養比確不斷攀升,推估未來的扶養壓力,還會逐漸增加。

放假期間,不少家長會帶小朋友到公園玩。不過台灣的少子化和高齡化現象,為整體青壯年族群造成不小壓力。根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對照台灣的扶養比變化,其中扶老比不斷攀升,扶幼比持續下滑,2021年平均每100個青壯年人口,要扶養41.27個老人和幼兒,推估到2030年,這個情況會更沉重。

民眾:「房價就一直漲啊,現在房子超貴的啊,如果一個小孩的話,那可能之後,我們老了,他一個人就要扶養,2個或4個(長輩),可是如果是兩個小孩去平分、去幫忙顧的話,應該是比較還好。」也有民眾說:「就可能要儲蓄要夠,就是要有一點儲蓄,對未來養孩子的話會比較放心。」

人口老化和少子化趨勢,也連帶造成勞動人口下滑。根據統計,2015年是勞動人口最高峰,有將近1737萬人,但是到2021年,只剩下1655萬、減少82萬人,創統計以來人數最低;至於14歲以下人口,已經連續第二年跌破300萬,更是15年來新低;65歲以上人口則是不斷攀升,2021年更創下統計新高。

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指出,「勞動力短缺的話,當然現在有變成說,政府要靠移民,因為現在各國也都在搶人,我們台灣在國際的這個,移民市場裡面可以搶到多少人,除了從供給面著手,從需求面也要去加強。第一個就是自動化、智能化,另外一個可能的做法就是說,因為勞動力短缺,可能帶來就是薪資的增加,政府可以考慮24小時營業的,這樣的一個經濟行為要不要設限。」

學者認為,勞動人口減少,也象徵政府稅收減少,但退休人口增加的福利支出也會提高。除此之外,各行業的勞動參與,比方缺工問題如何解決,也是需要思考的議題。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