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俄羅斯大軍入侵烏克蘭以來,全世界新聞媒體、網路平台可說全被戰爭相關訊息給攻佔,中國也不例外,餐廳的大銀幕電視、馬路上的大型廣告牆,走到哪都有「最新消息」。鍾愛對國際新聞發表評論的網民社群,「轉評讚的數量」更是風火速激增。其中又以親俄貶烏、幸災樂禍之類的言論聲量最大。
來自烏克蘭西部地區的尤金對法新社記者表示,他在通訊軟體微信上傳幾段影片,遭遇到的質問與攻擊大到出乎意料之外,一一回應浪費他太多時間,最後決定把影片全刪,省得清靜。
北京烏克蘭僑民金麗雅說:「(在中國)多數人傾向支持俄羅斯,但我也相信多數人沒有客觀資訊的管道。」
俄軍入侵烏克蘭後,北京方面表示將採取中立立場,但一直拒絶將俄羅斯的行動稱為「入侵」,中國外交部還多次指責美國和北約該為這場戰爭負責。整體來說,中國是烏克蘭最大的貿易伙伴,兩國軍事、外交關係也相當密切。
新冠疫情爆發後,旅居當地的烏克蘭僑民人數縮減到幾千人的規模。中俄之間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教育各方面密切往來,從俄羅斯駐華大使館的微博粉絲專頁可以看得出來,訂閱人數有57萬9000人。而以「中烏友誼天長地久」為已任的烏克蘭駐華大使館文化中心的微博專頁,訂閱數卻只有4萬7000人,大使館主頁則是11萬3000人。
北京烏克蘭僑民利托夫卡說:「我們需要做些什麼,因為在中國沒有官方媒體、烏克蘭的官方媒體、特派員,那就是為什麼烏克蘭國家通訊社,在(戰爭)開始4、5天之後,開始將他們的網站翻譯成中文,因為他們知道這場媒體戰,我們正處於劣勢當中。」
在當今這個「聲量也是一種力量」的時代,為了填補中國在這場軍事衝突中,烏克蘭資訊的真空,300名烏克蘭人自發性籌組一支線上翻譯大隊,將烏克蘭國家通訊社有關戰爭的重要消息中文化,除了中文版網站「烏克蘭新聞」之外,也在微信和YouTube成立烏克蘭需要你的支持(StandwithUkraine)的專頁。

這群旅居北京的烏克蘭人,利用週末聚集在一家文青咖啡店討論YouTube專頁的內容,儘管需要連上虛擬私人網路VPN才能翻躍防火牆點閱,2月27日成立至今有2390人訂閱,觀看次數為44463次。
北京烏克蘭僑民利托夫卡說:「對我們來說,主要的目標是傳遞人不應該(無緣無故)死的訊息,沒有人應該被某人殺死,我們現在不是在講政治,某人走進你家並開始打殺你的家人,這是不對的,這就是我們主要的訊息。」
5個星期下來,在這群中文通的努力下,中國國營媒體的報導內容有了些許小轉變。金麗雅表示,近來中國官媒開始報導俄軍造成平民死傷的消息,並引用他們翻譯的烏克蘭資料,報導俄軍損失方面的消息。金麗雅透露至少已經有一個人向她表示,看這場戰爭的觀點有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