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有牠——烏克蘭戰火下,「動物難民」的生與殤

3月28日,在波蘭普熱梅希爾一隻的受傷的小狗。(圖/美聯社)
俄烏戰事超過一個月,在大批的難民潮中,有數萬隻寵物、動物跟著撤離戰區,國際人道協會表示,寵物的存在,讓烏克蘭的難民們在心理上有所慰藉。然而,逃亡之路顛簸,許多志工與組織在烏克蘭及波蘭波境成立收容中心,獸醫們也紛紛投入,盼能讓這群人類的「最佳夥伴」得到妥善的照顧。

「難民們在逃亡時已筋疲力竭,寵物能治癒他們在戰火中的傷痛⋯⋯」在俄軍入侵烏克蘭、迫使百萬民眾流離失所之際,人們能攜帶的不多,除了一些簡單的家當外,許多烏克蘭民眾也選擇帶上自己的寵物撤離家園;對他們來說,這是與家鄉最後的連結。

逃難寵物多 獸醫、零售商紛紛協力救援

31歲的烏克蘭難民傑克(Jake),是其中一位帶著寵物逃難戰火的人。看著汽車後座蜷曲在毛毯裡的小狗阿普,傑克說阿普在逃亡路上帶給他極大的安慰,也讓他的心情得以平靜。

根據聯合國難民組織(UNHCR)每日更新資料,烏克蘭難民數已經超過360萬人,其中,以逃往周邊國家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等國家最多,截至24日,光是波蘭就接納了超過200萬烏克蘭難民。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危機應變處理負責人瓦拉蒂斯(Shannon Walajtys)分析,烏克蘭鄰近歐洲國家的家庭中,約有50%有飼養寵物,如此推算,在百萬的難民中,至少有一半的人正帶著寵物逃亡,「數以萬計的寵物正跟著牠們的主人越過邊境,他們的處境我們真的難以想像。」

一名基輔市民抱著寵物狗行經遭俄軍砲擊的大樓前。(圖/美聯社)

其實,難民們願意帶著寵物逃難,除了將牠們視為重要的家庭成員外,也因知悉歐盟及歐盟委員會與獸醫院、民間團體及零售業者合作,提供大量寵物醫療協助、寵物糧食與相關物資,並建立數個寵物庇護中心,讓主人們能安心帶著毛小孩上路。

「有些難民在抵達柏林後,就放下心中大石,因為發現寵物能接受獸醫的檢查和照顧。」國際人道協會(HSI)動物急難小組負責人多尼森(Kelly Donithan)指出。

根據CBS報導,在烏克蘭和波蘭邊境,也有德國民間組織成立了臨時動物收容中心,除了提供寵物主人相關協助,也主動對逃難過程中,被遺留在路上的動物、寵物伸出援手,使牠們有安身之處。

53歲的臨時收容中心志工索尼雅(Sonja Mortensen-Dissing)便說,戰火中,受到驚嚇的不只民眾,動物也都受到精神上的創傷,她說他們只是盡力讓牠們過得舒服一點。

收容中心裡,有不少寵物籠能容納動物,志工們也盡力安撫牠們,除提供食物外,也陪牠們玩耍。不過,現場志工依舊呼籲外界盡可能地提供協助;事實上,這些收容中心多數為臨時搭建,能為動物們提供的照顧資源很有限。

波蘭一家寵物診所裡一隻被援救的小貓。(圖/美聯社)
波蘭一家寵物診所裡一隻被援救的小貓。(圖/美聯社)

農場、動物園裡被遺忘的受害者

除了寵物們需各界投入救援,烏克蘭動物園與農場中的大型動物如何撤離戰區也備受關注。

根據《烏克蘭獨立新聞社》報導,基輔一家動物園中有太多大型動物,除了儲備糧食只夠支撐幾日外,要移動這些動物也難度很高,「我們無法將犀牛和長頸鹿送出烏克蘭,我們甚至沒有足夠的鎮定劑能安撫牠們,」動物園管理員平區克(Mykhailo Pinchuk)說,他們急需人道走廊讓動物們能平安運出烏克蘭。

國際人道協會也指出,他們正積極協助大型動物逃亡,動物急難小組負責人多尼森指出,像是動物園裡的動物仍受到管理員的照料,但基於動物們的天性,或甚至是他們龐大的數量,都讓救援行動難上加難。

動物們是戰爭下看不見的受害者,我們永遠都難以衡量他們承受的痛苦,也無法得知具體的死傷數量。

不過,仍有少數大型動物平安出境,根據《德國之聲》報導,目前約有80隻動物成功運至波蘭西部波茲南(Poznań )的動物園,其中包含獅子與老虎等,在3月初平安抵達。動物福利組織四爪動物(FOUR PAWS International)也在3月協助了7隻熊撤離基輔,目前和另外29隻熊一同在暫時住所接受照顧。

基輔動物園飼養員正在安撫一頭大象。(圖/美聯社)

寵物為難民們帶來力量

「對孩童來說,能和寵物待在一起就是日常,他們也在照顧寵物的時候,獲得一些力量。」法新社記者潔莉雅瑪姬(Louisa Gouliamaki)提及,她於3月5日抵達波蘭,並和其他攝影記者一同紀錄了烏克蘭難民帶著貓、狗、鳥,甚至是寵物烏龜一同出境的現場。

透過鏡頭,她深深感受到動物和人類之間難以割捨的情感,並表示要多數的難民將寵物留在原地,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寵物就是家中的一份子。」

根據NPR報導,賓州大學獸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鮑威爾(Lauren Powell)指出,寵物能陪伴人們度過混沌的時刻,並滿足人們需要被陪伴的需求、減少寂寞感,「寵物的角色無可取代,過往研究也指出,在危難時刻,寵物至關重要,牠們能有效減輕主人的壓力。」

一名烏克蘭難民帶著寵物貓成功抵達鄰國波蘭避戰亂。(圖/美聯社)

但佛蒙特科技大學護理系教授柏金斯(Amanda Perkins)表示,即便寵物能為人們來安慰,牠們本身的需求也必須受重視,雖然有許多獸醫投入救援,但水、食物等資源有限,且動物們本身對於聲音很敏感,若能有更多處所讓寵物與主人好好休息,能大幅減低寵物們身處陌生環境的風險,以及飼主照顧上的不確定性。

如今,俄烏戰爭滿一個月,戰事前線對於動物的援助需求也持續擴大,難民與志工們需要來自各界更多的協助。烏克蘭周邊國家也紛紛在政策上有所調整,減少攜帶寵物的難民們的入境限制,像是波蘭及匈牙利,就紛紛鬆綁規範,宣布寵物不需要接種疫苗、植入晶片或進行血驗檢測。

各界的積極投入,就是希望動物不在戰爭下被忽視,也讓人類的最佳夥伴們,能在無情的戰火中受到更好的照顧。

「動物的生命,和人命一樣重要,」一名35歲臨時庇護所志工溫克勒(Sasha Winkler)說,「我們能做的,就是讓動物們在戰爭之下有另一個選擇。」

一名烏克蘭伊爾平難民抱著哈士奇渡過伊爾平河。(圖/美聯社)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