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打算明年要將福島第一核電廠廢水排入大海,我國23日也派出8人觀察團前往日本在昨晚返國。上午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主委謝曉星表示,此次外交部與駐日代表團全力協助才得以成行,相信有助未來我方進行監測,不過目前國內針對水產品氚檢測的實驗室要到年底才會完成。
觀察團成員25日進入日本福島核電廠參觀ALPS多核種除去設備,了解核廢水處理程序與效果,並實地看桶槽區與分析實驗室,日本NHK還特地報導台灣觀察團來訪之事,團員於27日晚間返國,原能會主委謝曉星上午表示,此次成行是外交部與駐日代表處盡了全力協助,日本政府多少會承受來自鄰國的壓力,但實際去看有助未來監測。
謝曉星說道,「都有助於什麼,我們對於實際將來排放以後,我們在檢測的時候或在監控的時候,是不是能夠達到我們當初預定的安全的目標。」
福島第一核電廠排放計畫正待審查,預估明年春天排放,將設置海底隧道排至離岸1公里處。對於我方是否能掌握漁業與水產品受影響,原能會表示海水氚檢驗量能無虞,每季1百件左右,但水產品氚也就是生物氚的實驗室正在建置中,未來1年約可檢驗2百件,量能較小。
原能會輻防處長張淑君說道,「在我們的一個科學的一些基礎上,我們可以去探討水樣跟生物氚之間的一個關聯性,未來的一個監測重點也是會在海水氚的部分。」
原能會表示,觀察團將於4月底提出初步報告。而上午在立法院財委會專題報告上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提問,不少歐洲國家因為烏俄戰爭加上要因應2050淨零碳排,增建核能機組或延役,詢問原能會核能是否為綠能。謝曉星回應,核能在有些國家確實有類綠能的定義,而歐洲國家是彈性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