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地震/花蓮多餘震規模大於6 學者提醒應注意海溝型地震
林靜梅 王興中/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今(23)凌晨花蓮外海規模6.6強震,是周遭地區近半世紀以來,首次出現規模超過6的地震。學者指出,好幾次餘震規模都超過6,是這次地震較特殊之處。也有學者提醒,要留意東部外海的「海溝型地震」,建議建築物要強化抗震設計、民眾要加強防震準備,才能把災害降到最低。
戀人們把象徵愛情的鎖頭,鎖在早已不堪使用的玉里舊鐵橋上,橋就位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交界,不斷推擠變形。鎮公所靈機一動,把它浪漫詮釋成板塊互相親吻,搖身一變成了定情景點。不過兩大板塊23日凌晨又推擠一番,這次引發規模6.6強震,事後餘震不斷,採訪記者在玉里拍攝時,記錄下一時間天搖地動。
學者指出兩大板塊碰撞引發地震在國內常見,但此次餘震威力之強,比較特殊。
台大地質科學所特聘教授吳逸民分析,「這次比較特殊的是說它的餘震也蠻大的,所以造成了大家都非常有感這樣,它可能還是會有將近5左右的餘震,還是會再發生。」
學者指出大地震發生後,周遭「應力」還沒調整好,就會出現餘震。建築物只要有抗震設計,平時做好防震準備,這種規模的地震,不用太緊張,不過大地震何時降臨無從預測,但應該持續觀測斷層。
台大地質科學所特聘教授吳逸民表示,「持續的觀測,或者是說你去評估斷層,它可能再現性 做危害度的評估,這個是政府或是學界該做的事情。」
而研究古地震的學者指出此處數10年沒出現規模這麼大的地震,建議要關切東部外海「海溝型地震」,週期是百年左右,有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強震。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特聘教授李錫堤認為,「有連動性啦,這邊發生了,那邊的活動的機率會提高,假設它可能本來是在5年後,被提前到4年後。」
氣象局指出這個區域在1973年以後,近半世紀都沒有發生規模6以上的地震,23日一口氣出現2個,此次強震受板塊碰撞,跟1999年921大地震斷層錯動成因不同,而這也是921之後第四強的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