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佛州的青少年」——被噤聲的童年、遭抹煞的性別教育

「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我真的相信自己壞掉了,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生來如此⋯⋯」一名佛羅里達的青少年拉金斯(Will Larkins)向《紐約時報》投書寫道。
3月7日,美國佛羅里達州眾議院和參議院通過《親子教育權利法案》(Parental Rights in Education,暫譯),禁止佛羅里達校園向10歲以下學童討論有關多元性別、性傾向等議題,因而被稱為「不准說同志」法案(The don’t say gay bill)。
法案通過後,不僅引起了佛州州內的反彈,更在美國各界引發極大爭議,輸入關鍵字「don’t say gay」,可找到許多相關報導與投書;投書對象從父母、青少年到曾在佛州長大的人們都紛紛書寫心路歷程。

被噤聲的佛州青少年
拉金斯就是其中一名投書的佛州青年,他在法案通過前的2月28日,更帶領500名學生在議院地板上進行和平抗議,「我從幼稚園就得為自己的存在而奮鬥,因為我的女性特質太過外顯。我永遠都不會停止奮鬥,雖然我已經疲憊不堪。」
在佛州長大的《紐約時報》暢銷作者阿內特(Kristen Arnett),向《時代雜誌》投書表示,在童年和青少年歲月裡,憂鬱和悲慘的情緒總籠罩著她,「當時的我只希望,能夠有一天讓我說出來,我是一名同志,而且我很害怕。」
阿內特表示,自己從小不敢書寫日記,因為怕在日記裡透露太多,「是恐懼讓我保持沉默。」她寫道,關於自己的性別傾向,父母、朋友都不可能接納,遑論是她所處的佛羅里達州,她說:
我知道當時學校被貼上「同志」標籤的人都過得很慘,他們後來都逃離佛羅里達,去到接納同志社群的地方。
然而,20多年過去,佛州並未接納LGBTQ社群,反而開倒車,在佛州州長德桑提斯(Ron DeSantis)的主導下,陸續否決了「脈衝夜店槍擊案」倖存者的補助金、反對跨性別者參與運動賽事,更把LGBTQ學生排除在校園霸凌保護對象之外。
如今,連佛州校園內都明定禁止LGBTQ的相關討論,因「年齡不適」且要讓家長被賦權(empower),也就是讓家長對孩童的教育有更多掌控權。
女同志母親:我是保守派但我反對這項法案
「身為一名女同志母親,以及一名保守派,我反對這項法案。」一篇由反歧視組織領導人、女同志母親朗威爾(Sarah Longwell)所撰寫的《華爾街日報》的投書表示。
「對孩子們來說,家庭就是一切,他們在學校談的也都是家裡發生的事情,」朗威爾指出,她覺得自己的孩子很幸運,並非在佛州成長,她無法想像當教師們不敢向孩童解釋,為何有些人有兩個媽媽、有些人有兩個爸爸,只因為「學校禁止性別議題相關的教學」。
拉金斯指出,過去沒有法律明定限制時,除了家裡,校園就是一個多元性別學生能自在做自己的場域,如今,連校園都明令禁止相關討論,對教師、對學生,都是直接的傷害。
針對校園性別教育的嚴謹限制,拉金斯也表示,根據美國非營利組織「特雷弗專案」(The Trevor Project)的調查,若能在校園中對LGBTQ青少年採取相關自殺防範措施,那他們的自殺意圖也能下降23%。
「LGBTQ的青少年正面臨自我認同的危機,州長德桑提斯和共和黨員卻想剝奪所有的解決方案。」拉金斯說。
「如果佛州無法給予酷兒和跨性別青少年任何支持,那佛州已經毫無希望,青少年一點都不安全。」阿內特在文中指出。
拉金斯:性教育讓我們互相理解
拉金斯表示,很多人會質疑,有關多元性別的教育並沒有在校園中存在的必要,「但這能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也讓身邊的人了解我們,讓更多生命被拯救。」
跨性別者、北美原住民中的雙靈(two-spirit)概念、著名跨性別者喬治亞布萊克(Georgia Black)、性別光譜的流動等,每一個多元性別的概念,都讓拉金斯沈浸其中,也因此更理解自己,還有他所處的社群及文化。
拉金斯說,「是因為教育,讓我不再那麼恨我自己。」他說當他開始認識LGBTQ的概念後,才理解那些從小霸凌他的人,是因為不了解酷兒文化,「他們以為性傾向是一種有意識的選擇。」
在《親子教育權利法案》通過後,法條內容也持續引起討論與譴責,美國新聞媒體《VOX》指出,法案並未明確定義「禁止性別議題相關的教學」究竟為何,哪些關鍵字不能被提到?哪些內容又為「年齡不適」?
「法律允許佛州的教育委員會成立特別委員小組,所以有關性別教育的指控會比想像中更容易發生。」拉金斯提到。
朗威爾也質疑,所謂的「教學活動」,是指老師在教室裡說的每字每句嗎?她也直批德桑提斯和共和黨員只是在玩文字遊戲,表面上是要保護兒童、增進家長參與,實際上是在延續長久以來社會對於跨性別者及同志社群的污名與歧視。
法案爭議持續延燒,越來越多民眾公開指責法案的不妥,以及可能對自己、或對兒女造成的威脅。但也有文章指出,法案即便通過,也無法再像過去一樣傷害LGBTQ族群,因為「如今LGBTQ族群的形象已經不同,雖然並不完美,但是一直在進步。」
接納多元性別的道路阻且長,阿內特在投書文末呼籲,雖然要愛一個不愛你的地方很難,但佛州的人們長年以來共同塑造了這個社群,她也希望眾人能齊心,「即便佛羅里達選擇忽視我們的聲音,我們還在這裡,我們是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