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拍攝烏克蘭難民逃離家園 美國記者遭俄軍無差別射殺

「我們搭上一台車,通過檢查站,他們卻朝我們開槍⋯⋯」13日烏克蘭基輔州警長內比托夫(Andriy Nebitov)在臉書貼文指出,一名《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記者布蘭特雷諾(Brent Renaud)在位於基輔附近的伊爾平鎮(Irpin)遭俄軍殺害,與他搭檔的記者(Juan Arredondo)則負傷,隨後《紐約時報》發布聲明哀悼雷諾的死訊,但指出雷諾現並非紐時現職記者,紐時也並未指派任務給他。
伊爾平鎮近日飽受戰火蹂躪,近幾天面臨俄羅斯的大規模砲擊,在傳出雷諾死訊後,各界震驚不已,經倖存的搭檔夥伴、同時也是記者的阿瑞唐多(Juan Arredondo)指出,事發當時,他與雷諾搭車前往目的地,但在通過檢查哨後,卻無預警遭俄軍開槍殘殺,「駕駛趕緊回頭,他們繼續開槍,當時我們兩個⋯⋯雷諾他中槍倒下,我看到他的頸部中彈。」阿瑞唐多現於基輔奧瑪迪醫院(Okhmatdyt Hospital)接受治療,回憶起事發經過依然心有餘悸。
據阿瑞唐多指證,雷諾並非因「砲彈不長眼」死於流彈,而是遭受俄羅斯士兵持槍狂掃命中頸部身亡。原先外媒報導,雷諾配戴紐時記者證,紐時澄清該證件為多年前指派雷諾赴任務所配發;他前一次為紐時提供服務,是2015年由紐時出版的《跨越國界:美國移民危機》(Between Borders: American Migrant Crisis)紀錄片,內容講述美墨邊境的移民危機與人道問題。

得獎記者雷諾獲獎經驗豐富,他與其兄弟克雷格雷諾(Craig Renaud)過去曾遠赴伊拉克、阿富汗、埃及與海地等衝突區從事報導工作,2005年他曾以紀錄片影集《Dope Sick Love》獲提名美國導演公會最佳導演、2013年以調查槍械走私的紀錄片《武裝墨西哥毒梟》(Arming the Mexican Cartels),榮獲得杜邦-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獎(Alfred I. duPont–Columbia University Award)。
2014年,雷諾以《Dope Sick Love》與《Last Chance High》2度獲提名新聞與紀錄片艾美獎;2015年他再以探討芝加哥心理障礙學生教育的紀錄片《最後希望》(Last Chance High)獲得素有「廣播電視媒體界普利茲獎」之稱的皮博迪獎(Peabody Award),可見其深厚的人道主義關懷與報導功力。
雷諾之所以會出現在烏克蘭戰區,是因為當時正在為《時代雜誌》(Time)旗下的TIME Studios製作世界各地難民問題節目《引爆點》(Tipping Point),時代也發布訊息哀悼,「我們的心與他所有摯愛的人同在,」並強調,記者們能夠在烏克蘭安全地報導這場持續延燒的侵略和人道主義危機,至關重要。
雷諾的死,成為俄軍自上月24日發動侵略戰爭以來,首名死於戰火的外籍記者,也是位美國公民。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cob Jeremiah Sullivan)事後說,他會向烏克蘭了解此事是如何發生的,並採取適當作為。
然而,一名美國記者的死,凸顯出這場戰事已進入無差別殘殺的境界,即便俄羅斯大外宣不斷強調「精準打擊」烏克蘭軍事目標,但在社群媒體與現場外媒拍攝的照片,「殺紅眼」的俄軍早已不分青紅皂白展開全面攻擊。
最早在社群媒體揭露雷諾死訊的烏克蘭警長內比托夫便說「入侵者沒在怕,連試圖揭發俄軍暴行的國際記者也殺」,隨著戰事膠著、雙方持續交火下,在戰區出身入死的戰地記者以自己的性命傳達戰爭的殘暴。
美國軍事記者和編輯協會就雷諾的死發表聲明:
雷諾和其他記者讓世界見證到烏克蘭境內正在上演的噩夢。在戰區的記者冒著生命危險,確保戰爭受害者不被當作無名屍體。
我們緬懷雷諾,他代表著新聞業的標竿。